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不同窑口因胎土、釉料、烧制工艺等差异形成独特风格。以下是主要窑口瓷器的特点及区分要点:
1. 越窑(浙江)
釉色:以青瓷为主,早期呈青黄色,晚唐至五代发展为“秘色瓷”,釉色青绿莹润,如冰似玉。
胎质:胎体细腻坚致,胎色灰白,早期较厚重,晚期渐轻薄。
装饰:多刻划花,题材以莲瓣、鹦鹉、龙凤为主,线条流畅简练。
独特工艺:使用匣钵装烧,釉面洁净无支钉痕。秘色瓷因“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闻名。
2. 邢窑(河北)
釉色:白瓷典范,分粗白瓷和细白瓷,细白瓷釉色类雪,粗白瓷泛青灰。
胎质:细白瓷胎质坚硬如瓷石,淘洗极精;粗白瓷胎质稍松,含杂质。
装饰:素面为主,少数刻“盈”字款(唐代宫廷用器标记)。
地位:与越窑并称“南青北白”,开创中国白瓷体系。
3. 汝窑(河南)
釉色:天青色为主,釉层厚润,有“雨过天青”之称,釉面开片细密如蟹爪纹。
胎质:香灰色胎,胎骨较薄,迎光微透红色(俗称“铜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