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详情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流程

2025-07-09 瓷器 责编:奇石百科 7978浏览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流程

1. 选料与练泥:选择优质的高岭土、瓷石等原料,经过粉碎、淘洗、沉淀、除杂等工序制成细腻均匀的瓷泥。练泥过程需反复揉搓以排除气泡,增强泥料的可塑性。

2. 成型:通过拉坯、印坯、注浆或捏塑等方式将瓷泥塑造成所需器型。传统手工拉坯对工匠技术要求较高,需保证坯体厚薄均匀、形状规整。

3. 修坯与干燥:对半干的坯体进行修整,削除多余泥料并打磨表面。完成后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避免暴晒导致开裂。

4. 施釉前处理:用海绵或刀具清理坯体表面杂质,必要时进行补水(即用湿笔抚平细微裂纹),确保釉面附着均匀。

5. 釉下彩绘制:使用含钴、铜、铁等金属氧化物的彩料在素坯上直接绘画。常见技法包括勾线、分水(填色)、泼彩等,需控制料色浓淡以呈现层次感。青花、釉里红是典型的釉下彩品种。

6. 施釉:将绘制完成的坯体浸釉、喷釉或刷釉。釉料通常为透明石灰釉或长石釉,厚度需适中,过厚易流淌,过薄则发色暗淡。

7. 装窑烧成

- 素烧:部分精细瓷器先经800-900℃低温素烧以增强坯体强度。

- 本烧:在还原焰或氧化焰气氛下高温(1280-1350℃)烧制,釉料熔融形成玻璃质层,彩料在釉下永久固着。

8. 质检与包装:剔除变形、色差等瑕疵品,对合格产品进行分级包装。传统釉下彩因色彩被釉层保护,具有耐磨、耐腐蚀、无毒等优点。

延伸知识

青花料特性:优质钴料含锰、铁比例不同,元代苏麻离青呈色靛蓝带黑斑,明代平等青则显淡雅。

分水技法:通过调节彩料浓度实现“墨分五色”效果,需熟练掌握笔锋含水量。

窑变控制:釉里红的铜红釉对温度敏感,±10℃即可影响呈色,故有“千窑一宝”之说。

现代工艺革新:部分企业采用3D打印坯体、数码喷墨绘制等技术,但传统手绘釉下彩仍被视为艺术价值标杆。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明代灵芝盘瓷器是明代中晚期流行的瓷器品种,主要流行于嘉靖、万历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以下是其主要特征:1. 器型特征: 灵芝盘形制独特,盘心通常内凹,边缘呈不规则波浪形或花瓣状,整体形似灵芝
    2025-07-03 瓷器 9467浏览
  • 景德镇瓷器中的"金陵十二钗"主题作品,是将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红楼梦》与千年瓷艺相融合的匠心之作。这类作品通常以粉彩、珐琅彩或青花等技法呈现,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 人物刻画考究每件作品对应一位金钗人物,如黛玉
    2025-07-03 瓷器 5673浏览
栏目推荐
  • 孕妇梦见满地瓷器的解梦说法在民间有多种解读,但需注意这类征兆并无科学依据,更多是文化传统或心理暗示的体现。以下是几种常见观点及相关扩展知识:1. 性别预测的民间说法 - 象征男孩:部分民俗认为瓷器坚硬、洁白
    2025-06-03 瓷器 5346浏览
  • 欧洲古典金花纹瓷器是18至19世纪欧洲贵族阶层的奢华象征,融合了东方瓷器技艺与欧洲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以下是其核心特点与相关知识扩展:1. 工艺技术 - 釉上:采用汞金(液态黄金)手工描绘花纹,经低温二次烧制
    2025-06-03 瓷器 6511浏览
  • 敦刻尔克时期(约1940年前后)是欧洲瓷器发展史上一个特殊阶段,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影响。以下从生产背景、工艺特征、收藏价值等方面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与生产状况 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6月)标志着法国北
    2025-06-03 瓷器 3890浏览
全站推荐
  • 紫砂壶出水后变红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需结合紫砂材质特性、制作工艺和使用环境综合分析:1. 泥料氧化反应 紫砂矿料中的铁元素(如朱泥、红泥)在高温烧制后以氧化铁形式存在。使用过程中,茶汤的弱酸性或空气中氧气可
    2025-07-07 紫砂 4099浏览
  • 仿古铜瓷器的价值取决于多个因素,需从工艺水平、历史背景、艺术性和市场需求等角度综合评估。以下是具体分析:1. 工艺难度与技术水平 仿古铜瓷器结合了瓷器烧制与金属工艺,需通过高温还原焰烧制并施以青铜质感釉料
    2025-07-07 瓷器 4255浏览
  • 绿松石浸水后变白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 孔隙结构吸水 绿松石属于多孔性宝石(孔隙率可达25%),吸水后水分填充孔隙会导致光线散射增强,表面呈现暂时性失光或发白现象。尤其是瓷度较低的绿松石(如面松),吸水性更强,
    2025-07-07 绿松石 3717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