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收藏品分类目录涵盖丰富多样的文物门类,主要依据材质、时代、用途及文化属性进行分类,体现多元历史文化脉络。以下是系统性分类及扩展说明:
一、青铜器
以巴蜀青铜器为核心,包括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神树、面具等,具有鲜明的古蜀祭祀特征。战国时期巴蜀兵器(如虎纹戈、柳叶剑)及生活用具(铜鍪、铜壶)展现地域铸造工艺。部分器物镌刻巴蜀图语,为未解之谜。
二、陶瓷器
汉代陶俑:说唱俑、劳作俑反映社会百态,灰陶与彩绘技法并存。
唐宋陶瓷:邛窑青瓷(省油灯、三彩釉)、彭州磁峰窑白瓷体现四川窑业技术,部分器物受邢窑、定窑影响。
明清瓷器:包括景德镇御窑精品及本地民窑产品,如青花、粉彩等。
三、书画碑帖
古代书画:收藏明清名家如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手稿、黄慎人物画,另有宋代苏轼(蜀籍)相关碑刻拓本。
近现代作品:徐悲鸿、傅抱石等与四川相关的创作,抗战时期文化西迁背景下的艺术活动文献。
四、金银玉石器
金银器:唐代金银盏、宋代簪钗,部分为窖藏出土。
玉器:金沙遗址玉琮、玉璋展现古蜀礼制,清代翡翠雕件体现工艺演进。
五、民族文物
藏族文化:唐卡、法器(嘎乌盒、转经筒)及藏族服饰,涉及苯教与藏传佛教艺术。
彝族文物:漆器(餐具、酒具)、银饰反映凉山地区风俗,纹样多具图腾意味。
六、石刻砖瓦
汉代画像砖(弋射、酿酒场景)、南朝佛教造像(茂县、汶川出土),以及唐宋摩崖石刻拓片,体现宗教与日常生活题材。
七、革命文物
川陕苏区标语、红军长征在川遗留武器与文书,如《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原件,具有重要党史价值。
八、非遗与工艺美术
蜀绣(代表作《芙蓉鲤鱼》)、绵竹年画、自贡龚扇等,涵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补充知识:
四川博物院特设"汉代陶石艺术厅",集中展示陶楼、井坊模型等建筑明器,反映汉代"事死如事生"观念。另藏有少量海外回流文物,如清末流失的青铜器,近年通过捐赠渠道回归。馆藏体系构建注重考古发掘品与传世文物的互补研究,部分藏品参与国际巡展,如三星堆文物曾赴欧美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