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璀璨星河中,有一类作品专门描绘新春佳节期间人们相互庆贺、表达美好祝愿的场景,这类画作被称为岁朝图或岁朝清供图。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承载着深厚民俗文化与社会历史信息的视觉文献。过去,人们用以表达拜年祝福、烘托节日气氛的国画,其核心名称正是岁朝图。
岁朝,意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新年伊始。因此,岁朝图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描绘正月初一景象的画作。其内容题材广泛,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描绘人物活动的“人物岁朝图”,展现了家庭团聚、孩童嬉戏、亲友登门拜贺的热闹场景;另一类则是以静物组合为主的“清供岁朝图”,通过精心摆放的花卉、果蔬、文玩、古董等物品,象征吉祥如意、富贵平安,同样表达了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这类画作在宋元时期开始流行,并于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成为宫廷和文人画家岁末年初必画的题材。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岁朝图中常见的题材及其寓意,以下表格进行了结构化梳理:
题材类型 | 描绘内容 | 象征寓意 | 代表画家/作品举例 |
---|---|---|---|
人物活动 | 家庭团聚、长者受拜、孩童燃放爆竹、亲友馈赠礼物 | 阖家团圆、尊老爱幼、人际和睦、祛邪避灾 | 明代 李士达《岁朝图》、清代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 |
花卉果蔬 | 梅花、水仙、山茶、百合、柿子、灵芝、牡丹、花瓶 | 报春、吉祥、百年好合、事事如意、富贵平安 | 明代 边文进《岁朝图轴》、清代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
文玩古董 | 青铜器、瓷器、盆景、书籍、灯笼 | 文人雅趣、清高不俗、智慧光明 | 清代 吴昌硕多幅《岁朝清供图》 |
动物祥瑞 | 喜鹊、蝙蝠、鲤鱼 | 喜上眉梢、福气临门、年年有余 | 常见于多种岁朝图的组合中 |
除了岁朝图这一核心名称外,根据其具体描绘内容和功能,还有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画作名称。例如,年画虽然通常指木板印刷的、更为民间大众化的产品,但其内容与岁朝图在主题和精神内涵上高度重合,都以祈福禳灾、欢乐吉庆为核心。著名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中,如《一团和气》、《连年有余》等,可视作岁朝图艺术精神的民间扩展。此外,一些描绘特定节庆活动的画作,如《元宵灯会图》、《春市图》等,也常常被归入广义的节令画范畴,与岁朝图共同构成了表现新春佳节的艺术系列。
岁朝图的创作与流行,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它不仅是艺术家技法的展现,更是农耕文明对时间周期更迭的重视、对家族的强调以及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集中体现。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这些画作为我们生动地记录了古人如何度过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保留了珍贵的民俗记忆。画中的一花一果、一人一物皆非随意摆设,其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象征符号系统,通过谐音、隐喻等方式,将美好的祝福融入视觉形象之中,体现了中国人委婉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
时至今日,岁朝图依然是艺术家们喜爱的题材。当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个人风格,使这一古老画种焕发出新的活力。它们悬挂于厅堂之上,不仅装饰了空间,营造了节日氛围,更延续了千年以来中国人对和谐、团圆与幸福生活的永恒追求。因此,当问起“过去拜年的国画叫什么”,答案岁朝图或岁朝清供图,无疑是对这一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最准确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