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模具制作是一项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复杂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和技术要点:
1. 原型设计与雕刻
根据壶型设计图纸或实物样本,用油泥、石膏或紫砂泥手工雕刻出壶体原型。原型需精细打磨,确保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尤其注重壶嘴、壶把与壶身的衔接自然。
2. 分模规划
根据原型结构确定分模线,通常将壶体分为两半(如前后模或左右模),复杂壶型可能需多块模块。分模线需避开关键装饰区域(如雕刻纹样),确保脱模时不损伤细节。
3. 制作母模(石膏模)
- 围板固定:用金属或塑料围板包围原型,预留注浆空间。
- 灌注石膏浆:按比例调配高强石膏(如α石膏),真空脱气泡后倒入围板,凝固后形成阴模。
- 开模修整:脱模后对石膏模内壁抛光,修补气孔,边缘开设榫卯结构确保合模精度。
4. 硅胶覆模技术
现代工艺常用硅胶制作柔性模具,适用于复杂造型:
- 在石膏母模表面涂刷或灌注液态硅胶,固化后形成弹性模腔,能完整复制筋纹、浮雕等细节。
- 硅胶模需搭配树脂或玻璃钢外模提供支撑,防止变形。
5. 紫砂泥片压制成型
- 将练制好的紫砂泥切成泥片,放入模具后手工按压贴合模腔。
- 对于筋纹器,需分段压制后再拼接,并用鳑鮍刀修整接缝。
6. 模具维护与寿命
石膏模吸水性强,使用约20-30次后需更换;硅胶模寿命较长但忌油污。每次使用后需晾干,避免霉变。
扩展知识:
传统全手工制壶无需模具,直接拍打泥片成型,但对艺人技艺要求极高。模具辅助工艺的出现提升了量产效率,但顶级作品仍依赖手工。
模具壶的鉴别可通过观察内壁接痕、胎体均匀度,手工壶通常有泥凳纹和微瑕。
注浆成型(低端工艺)与模压成型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液态泥浆,后者为半干泥片,后者更能保留紫砂透气性。
紫砂壶模具工艺需平衡效率与品质,理解其原理有助于鉴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