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晒太阳主要是为了防霉、防虫、除湿和固色,这是传统书画保养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具体原因和注意事项:
1. 防霉防潮
书画材质(如宣纸、绢帛)易吸湿,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导致纸张酸化、颜料脱落。适度晒日光可蒸发水分,降低湿度,抑制霉菌生长。南方梅雨季尤其需要,但需避免暴晒,以防纸张脆化。
2. 驱虫防蛀
书画常见的蠹虫、衣鱼喜潮湿阴暗,紫外线能杀灭虫卵并驱赶成虫。古代常配合黄柏、花椒水处理画轴,增强防虫效果。
3. 固色防褪
矿物颜料(如石青、朱砂)需紫外线激活胶结剂,使色彩更稳定;但有机颜料(如藤黄)需谨慎,过度暴晒会褪色。明代《装潢志》建议“曝画必择晴爽微风”,避免烈日直射。
4. 通风去味
长期密闭存放可能产生异味,晾晒可促进空气流通,消除霉味或胶矾残留气味。
操作要点:
选择春秋季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冬季可全天,夏季避免。
画芯朝外卷起,置于阴凉通风处间接晾晒,或覆薄纱隔离紫外线。
每年1-2次,每次不超过2小时,高温高湿地区可增加频次。
注意事项:
油画、水彩等西画忌晒,仅限传统水墨绢纸类。
清代《素园石谱》记载,曝画后需阴凉处回温再收卷,防止温差导致开裂。
现代亦可使用恒温除湿柜替代日晒,但传统方法对古画修复仍有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