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色种水是评估翡翠品质的三大核心要素,分别指颜色、种质和透明度,三者共同决定翡翠的价值和美感。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色(颜色)
翡翠颜色以“浓、阳、正、匀”为评价标准:
1. 颜色种类:
- 绿色系:帝王绿(顶级艳绿)、阳绿(明亮黄绿色)、苹果绿(鲜嫩绿色)、菠菜绿(深绿带灰)。
- 其他色系:紫罗兰()、红翡(氧化铁致色)、黄翡(褐铁矿渗透)、墨翠(透光显绿)、蓝水(淡蓝灰色)。
2. 颜色分布:满色(均匀覆盖)、飘花(丝带状分布)、雾色(边缘渐变)。
3. 致色原因:铬元素(绿色)、铁元素(黄/红色)、锰元素(紫色),致色元素含量与分布影响色调饱和度。
二、种(质地与结构)
种反映翡翠内部矿物颗粒的粗细和结合紧密度:
1. 常见种质分类:
- 玻璃种:颗粒极细,肉眼不可见,透明度如玻璃。
- 冰种:半透明,略带朦胧感,内部可见棉絮。
- 糯种:质地似糯米汤,细分糯化、糯冰(透明度更高)。
- 豆种:晶粒粗糙,肉眼可见颗粒,透明度差。
2. 老种 vs 新种:老种结构致密(如老坑料),抗风化强;新种颗粒松散(如新场料),易变种(氧化发黄)。
三、水(透明度)
水头指光线透射翡翠的深度,以“几分水”衡量(1分=3mm透光):
1. 等级划分:
- 全透明(玻璃地,3分水以上)。
- 亚透明(冰地,2-3分水)。
- 半透明(糯地,1分水)。
- 不透明(干青、瓷地)。
2. 影响因素:矿物纯净度、裂隙多少、后期抛光工艺。
四、色种水的关联性
1. 矛盾与平衡:高种水常伴随颜色较淡(如玻璃种无色),满色翡翠往往种水稍逊(如铁龙生)。顶级翡翠需三者兼顾(如帝王绿玻璃种)。
2. 商业术语:
- 晴水:淡蓝绿色冰种翡翠,水头足。
- 蓝水:深蓝灰底色,需达糯冰以上。
- 木那雪花棉:高冰种底飘点状棉,形成独特意境。
五、补充知识
1. 莹光效应:高种水翡翠在光线下的光学反应,因晶体有序排列产生漫反射。
2. 起胶感:质地细腻的翡翠看起来像凝固的胶水,多见于老坑料。
3. 避坑要点:B+C货(酸洗充胶)色浮无根,人工染色无法模仿天然色脉分布。
翡翠的鉴赏需结合实战经验,理论标准外还需考虑光线、厚度、雕工等因素。不同场口(如莫西沙、大马坎)的料子特性各异,收藏时需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