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碧玉的真假鉴定需要综合多种方法,以下为专业鉴别要点及相关知识扩展:
1. 颜色特征
- 天然碧玉:颜色多为菠菜绿、阳绿或鸭蛋青,分布不均匀,常伴黑色点状矿物(铬铁矿)或白色絮状结构。色调柔和,过渡自然。
- 造假碧玉:染色碧玉颜色鲜艳呆板,色根集中(如裂隙处颜色更深),紫外灯下可能显荧光。需注意俄罗斯碧玉与新疆碧玉的色差,俄料通常更艳丽。
2. 质地与结构
- 天然碧玉:质地细腻油润,透光观察可见纤维交织结构(毛毡状),部分含肉眼可见的黑色矿物包裹体。
- 仿制品(如玻璃或合成材料):表面有气泡、流动纹或过于纯净无瑕,断口呈贝壳状(玻璃)或颗粒感明显(石英岩染色)。
3. 硬度与密度
- 和田玉莫氏硬度6.0-6.5,小刀无法划动。密度约2.95-3.17 g/cm³,手感沉甸。
- 常见仿品如岫玉(硬度低,易划伤)、大理石(密度低,手感轻)。
4. 光泽与手感
- 天然碧玉为油脂光泽,盘玩后温润感增强;假货多为蜡状光泽或玻璃光泽,手感发涩或滑腻(注胶处理)。
5. 证书验证
- 正规机构(如NGTC)鉴定证书会标注“和田玉”及产地(如俄罗斯、新疆),但需注意证书真伪(官网查询编码)。
6. 特殊处理鉴别
- 充填处理:强光下可见内部胶状物或龟裂纹。
- 热处理:颜色过于均匀,质地干涩,需红外光谱辅助检测。
扩展知识:产地与价值差异
- 新疆玛纳斯碧玉:黑点多,但油性佳;
- 俄罗斯碧玉:料质纯净,七号矿老坑料尤珍贵;
- 加拿大碧玉:颜色偏灰绿,产量大但价低;
- 巴基斯坦碧玉:结构松散,易出证书但品质较差。
注意事项
- 避免迷信“无黑点即为假”,天然碧玉多数含矿物包裹体。
- 高价碧玉需警惕“粉青”冒充鸭蛋青,或石英岩染色仿菠菜绿。
鉴定需结合仪器(如折射仪、光谱分析)与经验,建议新手从权威渠道购买并索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