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品相区分主要依据外观保存状况、磨损程度、细节清晰度等因素,以下为具体判断标准及扩展知识:
1. 铸造工艺表现
- 未流通品(UNC):压印锐利,底板无磨损,原铸光泽完整,图案文字立体感极强,须无任何人为处理痕迹。
- 极美品(XF/AU):齿边完整,文字与图案高点(如人像发丝、龙鳞)轻微磨损,但次要部位(如底板)仍保留部分原光。
- 美品(VF):主要图案清晰可见,但高点明显磨平(如龙纹脊线模糊),齿边可有轻度磕碰。
2. 材质状态评估
- 铜币重点观察绿锈分布:原生锈(结晶锈、枣皮红锈)增加收藏价值,而有害锈(粉状锈)会腐蚀底板。银币包浆分五彩(彩虹氧化层)、黑锈(硫化银)等,原光银币在转动时呈现旋转光泽为佳。
- 清洗痕迹判别:化学清洗会导致表面发白或划痕,机械抛光会使文字边缘圆钝,均会降低品相等级。
3. 缺陷类型与扣分项
- 物理损伤:包括磕碰(齿边V形缺口)、划痕(尤其是穿口附近的流通擦痕)、变形(撞击导致的波浪形弯曲)。
- 铸造缺陷:如流铜(钱体边缘多余金属)、移范(文字双重影)、阴伤(模具裂纹导致的图案缺失)需单独标注。
4. 特殊品类注意事项
- 刀币布币需观察刃部完整性,齐国刀币的"齐"字笔画断裂会降级;
- 机制币中袁世凯像银元以胸花细节为品相关键,鹰洋则以自由帽羽毛为判断点;
- 清代雕母若有剔刀修正痕迹属正常,但后期修补会影响评级。
5. 评级体系参照
国际通用谢尔顿70分制中,MS-60与MS-65的区别在于:后者要求4倍放大镜下无可见划痕,且底板镜面效果保持80%以上。国内评级常附加"复打""初铸"等状态描述,如咸丰大钱初铸版比普通版价格可高出数倍。
专业收藏建议:使用JPGS(日本钱币协会)标准比对图录,配合30倍放大镜观察底板丝向。对于高价值古币,PCGS/NGC封装评级可避免品相争议,但要注意部分清末民初私铸版别可能不被国际公司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