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泰星钱币专场拍卖是亚洲钱币收藏领域的重要事件,由日本泰星邮票钱币公司(Taisei Coins & Stamps)主办。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钱币拍卖行之一,专注于亚洲钱币、机制币及古钱币的拍卖。以下是近年来的部分重要拍卖纪录及相关扩展知识:
1. 明治三年(1870年)一圆银币
2021年泰星春拍中,一枚PCGS评级MS66的明治三年一圆银币以约1200万日元(约合60万元)成交,创下该品种的日本市场纪录。此币为日本近代机制币的开端,因铸造量少且存世品相优异者罕见,深受藏家追捧。
2. 宽永通宝背文钱
2020年秋拍中,一套江户时期“宽永通宝”背文钱(含“文”“元”等稀有版别)以580万日元成交。宽永钱是日本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1626-1867年),不同模具和背文版别研究价值极高。
3. 龙洋二十钱金币
2019年,一枚大正时期二十钱金币(PCGS MS65)以430万日元落槌。此类小面额金币因当时回收熔毁较多,存世量稀少,尤其高评分者更显珍贵。
4. 琉球王国“当百”大钱
2022年拍卖中出现一枚琉球王国“当百”铜钱,成交价达320万日元。琉球钱币受中国明清钱制影响,但存世量极少,是东亚钱币史的实物见证。
延伸知识:
泰星拍卖的特点是对钱币品相要求严苛,通常以NGC或PCGS评级币为主,注重来源传承(如名家旧藏)。
日本钱币收藏市场偏好原光未流通状态,尤其是明治、大正时期的机制币,包浆自然者溢价显著。
近年中国藏家对日本龙洋、地方藩札(藩镇纸币)的关注度上升,推动相关品种价格攀升。
日本钱币的鉴定需注意细节特征,例如明治钱币的“芒线”(太阳光线数量)、字口压力等。同时,仿品问题在低端市场存在,高阶收藏建议依赖权威评级机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