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觐寿(1907—1997),字静之,号松叟,福建福州人,是近代中国书法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书法艺术以深厚的传统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楷书、行书与隶书,作品具有鲜明的文人气息和地域特色。
书法艺术成就与特点
1. 深厚的传统根基:沈觐寿早年师从清末民初书法名家何振岱,潜心研习颜真卿、欧阳询等唐楷大家,同时汲取汉隶、魏碑精髓。其楷书结体端严、笔力雄健,行书流畅自然,兼具法度与意趣。
2. 隶书成就突出:他对汉代隶书如《张迁碑》《石门颂》的临习尤为精到,所创隶书古朴浑厚,线条富有金石味,在福建书坛独树一帜。
3. 文人书法典范:作品注重“书卷气”,强调书法与文学修养的结合,落款题跋常附诗词或哲理文句,体现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追求。
4. 地域文化影响:作为福建书坛,他推动闽派书法发展,培养了大量学生,对当地书法教育贡献卓著。
学术与教育贡献
长期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系统传授书法理论与实践,编写教材如《楷书写作技巧》,理论结合实践。
致力于书法研究,发表多篇论文探讨书法美学,强调“以古为新”的创作理念。
代表作品与评价
代表作《沈觐寿书法选集》收录其各体精品,其中《正气歌》《岳阳楼记》等长卷可见其笔墨功力。
艺术界评价其书法“端庄不失灵动,严谨而见风骨”,是传统文人书法的现代延续。
沈觐寿的书法艺术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书法的精髓,更通过教学与创作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创新,其影响力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