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颜色观察:天然绿松石的色调以天蓝色、蓝绿色为主,颜色分布通常不均匀,伴有自然过渡的色差。人工染色绿松石颜色过于鲜艳均匀,放大观察可见染料沉积在裂隙中。高瓷高蓝的绿松石价值较高,但需警惕经过"扎克里"(Zachery)处理或注胶的优化品。
2. 铁线特征:天然绿松石的铁线呈不规则网状分布,粗细不一,边缘有立体感和自然过渡。铁线可能含有褐铁矿、赤铁矿等杂质。造假铁线往往显得生硬、过于平滑,或颜色单一(如黑色线条过于均匀)。
3. 光泽测试:未优化的绿松石呈蜡状至玻璃光泽,瓷度高的品种抛光后光泽更强。注胶或沁胶处理的绿松石表面可能呈现塑料感光泽,紫外灯下常有荧光反应。
4. 吸水性实验:天然绿松石具有多孔性,用棉签蘸水轻触不显眼处,真品会短暂吸水变色(测试后需及时擦干)。注蜡或树脂充填的优化品抗水性强,但此法可能损坏部分天然松石,慎用。
5. 放大检查:使用1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天然绿松石可见细小气孔和矿物包体;染色品可见颜色在裂隙处富集;合成材料(如吉尔森仿制品)可能显示规则气泡或颗粒结构。
6. 密度测定:天然绿松石比重约2.6-2.9,可通过静水称重法检测。优化处理的松石因含树脂等材料,密度可能偏低。
7. 红外光谱分析:专业鉴定中,红外光谱能检测有机充填物(如环氧树脂)的特征吸收峰,是区分天然与优化处理的有效手段。
8. 产地区分:中国湖北郧阳、安徽马鞍山产的绿松石多呈蓝绿色,伊朗尼沙普尔产的高瓷蓝松铁线较少,美国睡美人矿以纯净天蓝色著称。不同产区矿物伴生特征可作为辅助判断依据。
9. 价格异常警惕:顶级乌兰花或高瓷蓝绿松石克价常达数千元,远低于市场价的"完美品"极可能为合成或优化产品。
10. 专业证书验证:权威机构(如NGTC、GIA)的鉴定证书能明确标注是否经过染色、充填等处理,对高价藏品建议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