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是指未经加工的天然翡翠矿石,主要产自缅甸、危地马拉、俄罗斯等地。以下是关于翡翠原石的关键知识点:
1. 形成与产地
翡翠形成于高压低温的地质条件下,需经历数千万年。缅甸北部克钦邦的帕敢矿区是最著名产区,产出高品质"老坑种";危地马拉料多带灰蓝色调;俄罗斯西萨彦岭矿床以白底青为主。矿脉通常伴生钠长岩和角闪岩。
2. 皮壳特征与鉴别
原生皮壳可分为:
沙皮:常见黄盐沙、白盐沙,颗粒粗细反映内部质地
蜡皮:光滑如蜡,多出高货
水翻沙:次生搬运形成,皮薄种老
松花(绿色斑点)、癣(角闪石残余)、莽带(带状矿物集合)是重要赌石依据。
3. 雾层特征
风化过渡层,颜色可分:
白雾:常伴高冰种
黄雾:可能出黄翡
红雾:铁元素致色,底章易灰
雾层厚度与晶体致密度相关,通常1-5mm为佳。
4. 结晶结构
显微镜下可见三种典型结构:
纤维交织结构(老种特征)
粒状变晶结构(新种常见)
碎裂结构(地质运动导致)
种水优劣取决于晶体排列紧密度,老坑料晶体粒径通常<0.1mm。
5. 开料风险
常见意外情况包括:
绺裂延伸:地表风化裂隙深入内部
窜皮绿:表面绿未深入
棉絮突变:局部出现团块状杂质
专业赌石会采用水切机缓慢下刀,避免破坏潜在色带。
6. 处理手法鉴别
注意区分:
假皮:环氧树脂混矿物粉末仿造
贴片:优质翡翠薄片粘接
注色:染料沿裂隙渗透
紫外灯下可见B货酸蚀网纹,密度测试(3.30-3.36g/cm³)是有效手段。
优质翡翠原石应具备种老、水足、色阳、地张细腻等特征。实际评估需结合场口特征、灯光表现(至少使用365nm紫光灯和强白光手电)、比重测量等综合判断,初学者建议从明料入手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