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中国古玩交易的重要市场,活跃着大量古玩商铺,但也存在诸多骗局套路,需谨慎识别。以下是常见骗局类型及防骗要点:
1. 赝品冒充真品
手法:利用高仿瓷器、玉器、字画等,伪装成明清或民国珍品,常配合虚假鉴定证书(如伪造名家题跋、博物馆钢印)。
细节陷阱:做旧技术高超(酸蚀玉器、化学处理书画做旧),甚至编造“祖传”“工地出土”等故事,利用买家捡漏心理。
2. 价格欺诈
虚标高价再打折:标价数十万后“忍痛”降至几万,实际成本仅数百元。
捆绑销售:以“镇店之宝”为诱饵,要求搭配购买低值杂项。
3. 鉴定骗局
商铺勾结所谓“专家”或“仪器检测机构”,收取高额鉴定费后出具虚假报告。有些检测机构本身不具备资质(如用光谱仪伪造青铜器年代数据)。
4. 拍卖套路
以“海外拍卖”“私下洽购”为名收取图录费、保证金,最终流拍不退款。部分公司伪造拍卖记录,利用虚假竞拍抬价。
5. 其他隐蔽手段
调包术:看货时展示真品,交货时替换赝品。
虚构稀缺性:声称“孤品”实则批量生产(如义乌仿古工艺品)。
法律漏洞:利用古玩行规“不打假”逃避责任,交易时不开发票。
防骗建议:
学习基础鉴定知识(如瓷器底足工艺、书画纸张老化特征)。
选择有实体店且经营多年的商户,核查营业执照。
交易务必留存完整凭证,要求注明物品详细信息。
高价物品优先通过国有文物商店或知名拍卖行渠道。
对“国宝级”“宫廷流失”等夸张宣传保持警惕。
古玩行业水深,真正的行家往往遵循“多看少买”原则。上海城隍庙、东台路等传统市场赝品比例较高,新手建议先从5000元以下小件入手积累经验。若涉及金额较大,可联系上海市文物局或正规鉴定机构(如上博鉴定站)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