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是一种浸染或涂抹了(主要是LSD,二羮乙胺)的吸水性材料(如小纸片、吸水纸或凝胶片),因其外形类似邮票而得名。以下是关于邮票的详细分析:
1. 成分与特性
主要活性成分为LSD,一种强效半人工,剂量极低即可产生强烈幻觉(通常每片含50-200微克)。邮票常印有卡通图案或符号以吸引青少年,使用时需含服或舌下吸收,起效快(30-60分钟),作用可持续6-12小时。
2. 隐蔽性与危害
邮票体积小、无味、易藏匿(如夹在书本中),其隐蔽性增加了执法难度。滥用会导致精神分裂样症状、急性焦虑、自伤行为,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持久性知觉障碍(HPPD),甚至不可逆脑损伤。
3. 流通与法律后果
通过暗网或秘密渠道交易,常伪装成普通贴纸。在中国,LSD被列为第一类管制精神药品,制造、贩卖或携带邮票可能触犯《刑法》第347条,最高可判处死刑。
4. 历史与变种
20世纪60年代LSD流行于欧美,近年以“微点”(Microdot)或凝胶形式重现。部分变种掺合NBOMe类物质(如25I-NBOMe),毒性更强,过量风险极高(已有多起致死案例)。
5. 识别与防范
警惕来源不明的“贴纸”或“邮票”,尤其包装带有迷幻图案。滥用初期表现为瞳孔放大、情绪亢奋,可通过检测板(针对LSD代谢物)筛查。
禁毒教育需强调此类新型的伪装性,家长及学校应关注青少年异常行为(如突然收藏怪异小纸片)并及时介入。中国禁毒部门已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2023年多地破获相关案件,缴获邮票数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