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详情

五十年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2025-05-23 瓷器 责编:奇石百科 1214浏览

五十年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篇章,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工艺的复兴与创新。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相关背景的详细分析:

五十年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1. 工艺复兴背景

醴陵釉下五彩始创于清末,曾因战乱衰落。1950年代,在政府扶持下,湖南醴陵陶瓷研究所重组技术力量,系统恢复这一传统工艺。1958年,醴陵群力瓷厂成立,成为国家级礼品瓷定点单位,标志着釉下五彩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2. 技术革新突破

- 无铅釉料:研发高温(1380-1400℃)烧成的环保釉料,克服传统彩瓷铅溶出问题,1959年获轻工部技术认证。

- 分层施彩法:创新"双勾分水"技法,在坯体上先勾线再以玻璃白打底,后填色料,使色彩层次比传统五彩更丰富。

- 复合胎体:采用高岭土、石英、长石三元配比,胎质白度达75度以上,透光度优于同期景德镇瓷器。

3. 艺术风格特征

典型纹饰融合时代元素与传统题材:

- 花卉类:月季、芙蓉等写实折枝花,采用"接色"技法实现渐变效果。

- 山水类:兼工带写的青绿山水,借鉴长沙窑釉下褐彩的渲染手法。

- 题款多使用简化字,常见"湖南醴陵"款与五角星纹组合标识。

4. 重要代表作品

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特制的《牡丹瓶》,运用"落地彩"工艺,花瓣厚度仅0.2毫米仍不晕散;1964年作为国礼赠柬埔寨的《松鹤文具》,首次实现釉下珊瑚红与孔雀蓝的稳定呈色。

5. 鉴定要点

- 胎釉结合处可见细微"锌结晶线",为当时特有配料痕迹。

- 色彩饱和度低于现代产品,因采用天然矿物颜料而非化工染料。

- 底部露胎处常有细密"糯米胎"质感,区别于后期注浆成型的细腻胎体。

这段时期作品现存量不足3000件,其中20余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其工艺成就为1974年醴陵研发"毛瓷"奠定基础,在中国现当代官窑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闽清本地老瓷器交易与拍卖涉及多个关键环节,以下分点详述相关要点及扩展知识:1. 市场背景与瓷种特色 闽清作为福建传统窑口之一,历史上以生产青白瓷、酱釉器为主,明清时期兼具民窑青花瓷。本地老瓷器多为清末至民
    2025-07-09 瓷器 1909浏览
  • 珠山八友是20世纪初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团体,活跃于1920至1950年代,由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八位艺术家组成。他们的作品以创新性和文人画风格著称,将传统瓷绘技法与诗
    2025-07-09 瓷器 8213浏览
栏目推荐
  •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釉里红与青花瓷器的成熟期并非在宋代,而是在元代。不过宋代为这两种工艺奠定了重要基础,以下从工艺传承、技术关联以及后世发展的角度展开分析:1. 釉里红的技术源流釉里红以铜红料
    2025-06-15 瓷器 5999浏览
  • 关于汪友棠(柳村氏)款瓷器的详细解析:1. 作者背景与年代 汪友棠,号柳村氏,活跃于清末民初(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景德镇著名瓷器画师。其作品多见于浅绛彩瓷及粉彩瓷,艺术风格兼具文人画意与民间趣味,以
    2025-06-15 瓷器 7355浏览
  • 中国瓷器与国外瓷器在原料、工艺、美学风格及历史传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1. 原料与胎土中国瓷器:以高岭土(瓷土)为核心原料,烧制温度达1200℃以上,胎体质地细腻致密,透光性好。景德镇瓷
    2025-06-15 瓷器 6021浏览
全站推荐
  • 钱币冠号是纸币或硬币上用以区分发行批次、识别真伪及流通轨迹的特定字母、数字或符号组合,在货币制造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钱币冠号的详细解析:1. 基本构成与功能 冠字:通常由1-3位字母或汉字组成,位于
    2025-07-09 钱币 8893浏览
  • 合肥回收邮票的渠道较多,以下为详细整理:1. 邮币卡市场 - 青云楼邮币卡市场:合肥老牌交易市场,位于庐阳区,商家集中,适合批量交易或稀有邮票变现。注意对比多家报价,避免压价。 - 城隍庙古玩市场:部分摊位收
    2025-07-09 邮票 6612浏览
  • 如果收藏夹文件丢失,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恢复:1. 检查回收站或垃圾箱 首先查看系统回收站或浏览器的垃圾箱,可能只是被误删但尚未永久清除。如果是浏览器收藏夹,部分浏览器(如Chrome、Edge)会保留删除记录,可通过快
    2025-07-09 收藏 4682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