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翡翠真假需要综合多个方法,以下为专业判断要点及扩展知识:
1. 观察颜色与光泽
天然翡翠颜色过渡自然,分布不均匀,呈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人工染色(B货、C货)颜色鲜艳但浮于表面,裂隙处有色素堆积,紫外灯下可能发荧光。注胶处理的翡翠光泽偏蜡状或浑浊。
2. 检查结构(绺裂与杂质)
天然翡翠放大可见纤维交织结构("橘皮效应"),常含棉絮、黑点等天然瑕疵。B货因酸洗注胶,结构松散,表面有酸蚀网纹,内部过于干净或呈现雾状白斑。
3. 密度与硬度测试
真翡翠密度(3.30-3.36g/cm³)高于多数仿品,掂重有压手感;莫氏硬度6.5-7,可划动玻璃且不留痕。但需注意水沫子(钠长石)等相似矿物易混淆。
4. 红外光谱检测
专业仪器可识别注胶翡翠的有机填充物(如环氧树脂),在2900cm⁻¹波长处出现特征吸收峰,此法为实验室鉴定金标准。
5. 证书与价格验证
权威机构证书(NGTC、GIA等)需核查二维码防伪,注意鉴定结论是否为"A货"。价格异常低廉的"满绿"翡翠多为染色石英岩或玻璃仿制品。
扩展知识:
处理工艺分类:B货(酸洗+注胶)、C货(染色)、B+C货(酸洗+注胶+染色),D货则为完全仿冒(如马来玉、冰翠)。
仿品特征:二氧化硅类(玻璃、玉髓)常有气泡,岫玉硬度低,独山玉颜色混杂。
历史文化:明清老翡翠需注意是否经过现代处理,部分老工翡翠可能因年代久远出现风化纹,但与酸蚀纹不同。
日常鉴别可用10倍放大镜配合手电侧光观察,但复杂情况仍需送检。市场常见作假手段翻新快,保持谨慎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