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的重要城市,其古董瓷器收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和特点:
1. 地域性瓷器特色
牡丹江毗邻俄罗斯,历史上是东北亚贸易节点,部分老瓷器带有中俄交融风格,如清末民初的“出口俄瓷”,常见青花矾红彩或粉彩人物图案,器型以大件饮食器为主,胎质较厚实。
2. 辽金元时期出土瓷片
周边宁安、镜泊湖流域曾出土辽金元时期的磁州窑系、钧窑系瓷片,尤其黑釉铁锈花罐残件最具代表性。这类瓷片烧结温度高,釉面有冰裂纹,是研究东北边疆陶瓷贸易的实物证据。
3. 伪满时期“新京瓷”
1932-1945年间,长春(新京)设立的满洲陶瓷株式会社在牡丹江流域流通的日用瓷,底款多为“满洲国”或“新京制造”,釉色以米黄、豆青为主,画工粗糙,具有特殊历史价值。
4. 朝鲜族民俗瓷器
当地朝鲜族聚居区遗留的高丽青瓷仿品及白土黑花器,如泡菜坛、双耳瓶等,多采用化妆土工艺,纹样常见葡萄纹与云鹤纹,年代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5. 鉴伪要点
该地区赝品常见做旧手段包括:用东北黑土人为沁染瓷胎,仿冒出土状态;用酸蚀釉面伪造开片;尤其需警惕“俄罗斯回流瓷”中混入的90年代景德镇仿古瓷。
6. 收藏建议
重点关注清末民初黑龙江省自产的粗瓷,如宁安缸窑烧制的酱釉瓮,其胎土含长石颗粒,具有地域矿物特征。民国珲春窑绿釉罐存世量少,釉面有细密橘皮纹。
7. 学术价值挖掘
牡丹江流域发现的渤海国釉陶器(如三彩鱼子纹残片)对研究唐代东北制瓷技术传播意义重大,这类藏品建议优先考虑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进行碳十四检测。
牡丹江老瓷器的研究仍存在大量空白领域,特别是中东铁路修建后俄国犹太商人引入的欧洲釉下彩技术对本地陶瓷的影响亟待深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