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收藏知识 >> 古币 >> 百科详情

秦朝铜钱半两古币铜钱

2025-07-23 古币 责编:奇石百科 9862浏览

秦朝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全国统一的青铜铸币,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及历史意义:

秦朝铜钱半两古币铜钱

1. 形制特征

圆形方孔设计,体现"天圆地方"宇宙观,此形制延续至清末,影响中国钱币形制两千余年。

钱文篆书"半两"二字高凸挺拔,笔划粗犷有力,钱体不修边幅,保留浇铸痕迹。

初期厚重,直径约3.2-3.4厘米,重约8克(秦制半两),后期逐渐减重至2-4克。

2. 历史背景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颁布"币制诏书",废止六国货币,确立"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政策。

由朝廷专设"铸钱官"监管铸造,地方郡县设炉鼓铸,但仍存在官铸、民铸并行的现象。

3. 工艺技术

采用范铸法,早期使用石范,后改用陶范。钱范多呈树形排列,一范可铸数十枚。

含铜量约70%-80%,配以铅、锡等金属,因各地矿料差异导致钱色青黄不一。

4. 经济意义

确立铢两货币体系,1两=24铢,半两即12铢,与"秦衡"重量标准挂钩。

允许凿钱交易,大额支付时可切割使用,体现早期货币的称量货币特性。

5. 版式演变

早期"始皇半两"文字规范,中期出现"隐起文"变体,末期"减重半两"薄小粗糙。

汉代继续铸造减重半两,至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改铸五铢钱方废止。

6. 考古发现

陕西雍城、咸阳宫遗址出土大量钱范,证实秦国故地为铸造中心。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金布律》详细记载半两钱使用法规。

7. 鉴定要点

真品多见范线错位、流铜现象,伪品常过分规整。

自然锈色层次分明,常见红斑绿锈,伪锈多浮于表面。

这种货币制度改革既是政治统一的象征,也反映了秦国"重农抑商"政策下商品经济的有限发展,其文字、形制对东亚货币文化圈产生深远影响。近年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出土的原始半两钱,将这种货币的雏形上推至秦惠文王时期(前337-前311年)。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我国古币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趋势:1. 形制演变 从商周时期的贝币、刀布币等自然货币与仿制货币,逐步过渡到秦朝统一的圆形方孔钱(半两钱),这一形制成为此后两千余年的主流。汉代五铢钱确立重量与币值挂钩的体系
    2025-07-21 古币 9840浏览
  • 古币星水印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品相、存世量、版别、历史背景及市场供需等。以下是关于古币星水印价格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1. 星水印的定义与特征 星水印是古代纸币或部分金属货币上的一种防伪标记,形似五角
    2025-07-21 古币 4134浏览
栏目推荐
  • 关于南京古币诈骗案的最新动态,目前公开信息显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 案件侦破进展 据南京警方通报,2023年第三季度已捣毁多个以“高价收购古钱币”为幌子的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超千万元。团伙通过伪造鉴定证书、虚
    2025-06-26 古币 4503浏览
  • 在古钱币收藏领域,稀有且价值高昂的品种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存世量极少、历史背景特殊、铸造工艺精湛,或带有显著的时代标志。以下列举一些典型稀缺古币及扩展知识:1. 清代咸丰重宝·当千 咸丰年间为应对太平天国运
    2025-06-26 古币 3241浏览
  • 古币珍珠耳坠的寓意融合了多重文化象征与历史内涵,结合了古币的财富、功能与珍珠的纯洁、智慧特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 财富与地位象征 古币作为古代流通货币,天然带有招财、富贵的寓意,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
    2025-06-26 古币 5608浏览
全站推荐
  • 米勒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与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米勒及其艺术流派的详细分析:1. 现实主义画派的核心成员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1814-1875)的作品以描绘农村
    2025-07-21 画家 7078浏览
  • 书法基础入门理论一、执笔与姿势1. 五指执笔法: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执笔,无名指与小指辅助支撑,形成"指实掌虚"状态。执笔高度视字体大小调整,一般小楷距笔尖3厘米,中楷4-5厘米。2.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
    2025-07-21 书法 4693浏览
  • 刘秀荣作为中国当代书画家,其作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波动较大。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作品的市场行情及相关知识:1. 价格区间 据近年拍卖记录和画廊交易数据,刘秀荣的作品价格大致分为三档: 小品(如斗方、扇
    2025-07-21 书画 9925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