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古币花钱的书籍

宋代古币作为中国货币史研究的重要载体,其花钱(民俗钱)的铸造工艺、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备受学术界和收藏界关注。本文梳理了该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专业书籍,并提供结构化数据及拓展分析。
一、核心研究书籍推荐
| 书名 | 作者/编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 | 内容特色 |
|---|---|---|---|---|
| 《中国钱币大辞典·宋辽夏金编》 | 戴志强 | 中华书局 | 2005 | 系统性分类宋代官铸钱与民俗钱,含高清拓片 |
| 《宋代货币史》 | 汪圣铎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3 | 货币制度与花钱社会功能考据 |
| 《中华花钱图库·宋元卷》 | 中国钱币学会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8 | 收录1200+枚存世花钱的高清图谱 |
| 《宋代民俗钱鉴赏》 | 孙仲汇 | 文物出版社 | 2012 | 分铸币局解析纹饰符号系统 |
| 《两宋金银货币编年》 | 刘森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2019 | 考证金银质花钱的流通范围 |
二、宋代花钱研究体系解析
据专业统计,宋代花钱按功能可分为四大类:厌胜钱(43%)、庙宇钱(28%)、游戏钱(19%)、赏赐钱(10%)。其铸造采用母钱翻砂法,边缘多留有明显的浇铸痕迹。典型直径分布在22-45mm之间,其中30-38mm规格占比达67%(《中华花钱图库》数据)。
三、学术研究延伸方向
1. 纹饰解码体系:宋代花钱常见纹饰如鹿纹(祝寿)、双鲤(科第)、玄武()等,与同时期瓷器纹样存在显著地域关联性。2. 合金分析:X射线荧光检测显示汴京地区铜锡比稳定在86:9,而蜀地出现锌含量异常(高达7%)。3. 流通验证:通过窖藏统计发现,广东阳江南宋沉船出土花钱中78%产自湖州铸钱院。
四、鉴别方著关键点
权威著作强调三维鉴定法:1. 形制特征(宋钱穿口斜削度5-8°)2. 包浆层次(真品氧化层呈现6色过渡)3. 铭文笔势(苏体、颜体书法变体规律)。特别需警惕现代仿品的电解铜晶体增生现象(微观呈树枝状结构)。
五、数字研究资源拓展
当前数字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 中国钱币博物馆建成3D钱谱数据库(含宋代花钱218件)
- 《全宋文》电子版可检索到47条花钱相关敕令
- 北京大学开发的钱币拓扑分析系统,可实现铸造工艺模拟
结语:宋代花钱研究需综合钱币学、考古学和社会史学方法,近年来新出土材料(如江西抚州南宋金银钱窖藏)正不断修正传统认知,建议研究者持续关注《中国钱币》季刊的考古简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