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表面的小水泡(俗称"茶锈"或"水垢")主要由茶水中的矿物质长期沉积形成,需科学清洁以避免损伤壶体。以下为专业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物理清洁法
1. 软毛刷配合温水
使用马鬃毛或纳米刷轻柔刷洗,水温控制在40℃以下。重点注意壶嘴内侧、壶盖转折处等易积垢部位,避免使用金属刷破坏紫砂气孔结构。
2. 纳米海绵擦拭
选取无添加剂的纯密胺材质纳米海绵,沾蒸馏水进行局部点擦。此方法对白色水垢尤其有效,但每月使用不超过2次以防磨损包浆。
二、化学溶解法
3. 食用级柠檬酸浸泡
按1:50比例调配柠檬酸溶液(水温60℃),浸泡30分钟后用流水冲洗。此法可分解碳酸钙类水垢,对铁质成分的水垢效果有限。
4. 小苏打糊敷法
将食用小苏打与纯净水调成膏状,敷于顽固水垢处20分钟。需注意避免接触壶内养出的茶山(有益茶垢层)。
三、深度养护技巧
蒸汽软化法:壶内注沸水后置于蒸锅屉上,蒸汽熏蒸5分钟使水垢松动,配合牙签尖端包裹棉布清理细节。
超声波清洗:专业藏家可用低频超声波清洗机(40kHz以下),每次不超过3分钟,频率过高可能导致开片。
扩展知识:
紫砂壶表面水垢成分与当地水质密切相关:北方多碳酸钙沉淀,南方常见硅酸盐结晶。明代《阳羡茗壶系》记载,老壶需"沐以米泔,涤以清泉",现代可改用淘米水静养。朱泥壶因烧结温度高、气孔率低,更易显水垢,建议每次冲泡后即用热水冲净。
新壶使用前建议进行"醒壶"处理:注满热水后立即倒出,重复3次可减少后期水垢附着。化学清洗后需重新开壶(清水煮沸1小时)以恢复透气性。若水泡伴随刺鼻异味,可能是霉菌滋生,需用沸水连续烫洗3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