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是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保护作品、增强观赏性并延长保存时间。以下是基本步骤及扩展知识:
1. 托裱(托底)
将书画作品背面用糨糊粘贴一层宣纸(命纸)以加固。需注意糨糊浓度适中,通常以小麦淀粉调制,太稠易皱,太稀黏性不足。托裱分“湿托”和“干托”:湿托直接在作品背面刷糨糊;干托则先在命纸上刷糨糊,再覆盖作品。
2. 方裁
待托好的画心干燥后,用裁刀沿边缘修齐,确保画心四角成直角。需使用专用裁板与尺,避免毛边或歪斜。
3. 镶料
在画心四周加镶绫、绢或锦等材料作为装饰。常见形式有“一色裱”“二色裱”或“三色裱”,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颜色搭配。镶料宽度通常为画心尺寸的1/3至1/2,需注意色彩协调。
4. 覆背
在镶料背面再粘覆两层宣纸(覆背纸),增强整体牢固性。过程中需排刷均匀,避免气泡。覆背纸需选用拉力强的棉料宣,以防日后开裂。
5. 砑光与装杆
覆背干燥后,用砑石打磨背面使表面光滑,便于卷收。天地杆安装需平整:天杆加铜钮便于悬挂,地杆两端装轴头(木质或玉石),卷起时作品正面朝外。
6. 贴签条与封箍
在地杆背面贴题签注明作品信息,天杆处用丝带(惊燕)装饰,最后以绫绢条缠绕卷轴两端(封箍)固定。
扩展知识:
气候影响:装裱需在湿度50%-60%环境下进行,过分干燥会导致崩裂,潮湿易发霉。
修复技术:古画修复需先清洗去污,如用热水淋洗(“揭命纸”),补洞时需对齐原有纤维。
形制分类:除常见的立轴,还有手卷、册页、屏条等,不同形制镶料比例及装杆方式各异。
保存建议:装裱后作品宜平放或悬挂于避光处,每年春秋季节可适度展开通风防蠹。
书画装裱融合了美学与工艺,不同流派(如苏裱、京裱)在用料与技法上各有特色,背后蕴含深厚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