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小学语文备课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区、尤、其"等12个生字,会写"南、部"等8个汉字
理解"陡峭、翻滚"等词语含义,积累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文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运用联想思维理解奇石形态
掌握"总-分-总"的写景文章结构
3. 情感态度:
感受黄山自然景观的奇特
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精读
的仿写练习
难点: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抽象奇石的想象理解
写景文章的细节描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基础感知
1. 导入环节(8分钟)
展示黄山全景视频,提问:"黄山四绝"分别是什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地理知识补充: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2. 初读课文(15分钟)
生字教学:
• 形近字辨析:尤-龙 其-棋
• 多音字指导:都(dōu/dū)
课文结构梳理:
总起(闻名中外)→分述(仙桃石等4处奇石)→总结(还有很多)
3. 作业布置:
绘制课文思维导图
收集黄山其他奇石资料
第二课时:精读品析
1. 重点段解析(第二自然段)
动态描写分析:"飞""落"的动词妙用
修辞手法:"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
观察角度:引导学生注意方位词的使用
2. 想象拓展
分组讨论:"天狗望月"可能有哪些传说故事?
传统文化渗透:联系李白"危楼高百尺"的夸张手法
3. 写作指导
景物描写三步法:抓特点→巧联想→按顺序
小练笔:仿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
四、教学资源拓展
1. 科学知识延伸:
花岗岩地貌形成原理
冰川运动对奇石造型的影响
2. 文化资源链接:
年)中的黄山题材作品
3. 多媒体资源:
央视纪录片《大黄山》片段
360度全景黄山虚拟游览网站
五、评价设计
1. 课堂表现评估:
奇石描述语言的准确性
想象发言的创造性
2. 作业评价标准:
观察日记的细节描写
生字听写的正确率
3. 拓展活动:
"我是小导游"角色扮演
黄山奇石摄影展评
六、教学建议
1. 直观教学法:使用AR技术呈现奇石三维模型
2. 比较阅读:对比《黄山奇石》与《桂林山水》写作手法
3. 德育渗透:通过"禁止攀爬景区岩石"的案例开展环保教育
4. 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层:生字抄写
提高层:创编奇石传说
拓展层:设计保护奇石标语
黄山地质博物馆最新数据显示,黄山已命名怪石共计283处,未命名景观石数以千计,其中"梦笔生花""猴子观海"等21处奇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教学时可结合2023年新出版的《黄山地质图谱》更新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