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字画加薄膜需要谨慎评估,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材质选择
- 聚酯薄膜(PET):透光率可达90%以上,但静电可能吸附粉尘。高端博物馆常用防紫外线处理的博物馆级聚酯膜。
- 聚乙烯(PE):成本较低但易发黄,不建议长期使用。某些特制PE膜会添加抗氧化剂延缓老化。
- 丙烯酸树脂膜:具备UV过滤功能,但厚度超过0.3mm可能产生光学畸变。
2. 环境影响因素
- 相对湿度超过65%时,薄膜与画面之间可能形成冷凝水汽,导致颜料溶解或纸张水解。恒温恒湿环境下,温差应控制在±2℃以内。
- UV吸收剂会随时间失效,普通薄膜的紫外线过滤功能通常在3-5年后衰减50%以上。
3. 装裱工艺要求
- 无酸胶带固定时,需保持3-5mm呼吸缝。热封处理温度不得超过60℃,否则会加速胶层酸化。
- 立体装裱(如浮裱)作品与薄膜间距应≥8mm,防止画面粘连。
4. 特殊材质处理
- 工笔画矿物颜料层厚度超过0.2mm时,直接覆膜可能导致颜料龟裂。建议先喷涂丙烯酸乳液隔离层。
- 生宣作品需经过至少3次裱托才能覆膜,否则纤维收缩会导致膜面起皱。
5. 监测与维护
- 每半年需用专用检测仪测量薄膜透氧率(OTR),数值超过10cc/m²·day需更换。
- 纳米二氧化钛涂层薄膜可分解有机污染物,但会轻微改变画面色温约200K。
现代书画保护更倾向于使用内框悬空装裱配合微环境控制系统,而非直接覆膜。实验室数据表明,绢本在覆膜状态下老化速度比裸存快1.8倍,这与膜内微环境气体交换受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