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骨头上色的可选颜色及工艺方法如下,涵盖传统与现代技法:
1. 矿物颜料
天然矿物颜料如朱砂(红)、石青(蓝)、石绿(绿)等,需研磨后调配动物胶固定。特点是色泽沉稳耐久,多用于高古件仿制或藏传法器修复。战国至汉代漆器常见矿物色与骨器的结合工艺。
2. 植物染料
苏木染红、黄檗染黄、靛蓝染青,通过煮染或浸泡上色。明代《髹饰录》记载的"茜草染骨"技法,需反复浸染7-10次才能达到枣红色效果。适合追求自然渐变效果。
3. 化学染料
丙烯酸树脂基颜料附着力强,可选荧光色系;油性马克笔适合局部点缀。需注意苯类溶剂可能腐蚀骨密质,建议先做小块测试。工业染色常用酸性媒介染料,需控制pH值在4.5-6.0之间。
4. 做旧工艺
- 烟熏:松木闷烧产生炭黑层,清代造办处档案称"熏骨法"
- 茶渍:普洱熟茶煮沸后浸泡,生成类出土文物的"土锈"效果
- 高锰酸钾氧化:配制5%溶液涂抹,可模拟百年氧化斑
5. 辅助技法
先经双氧水漂白可提高着色度;骨粉填充裂隙后用虫胶隔离层;表面封蜡可增强颜色持久性。驼骨等含脂量高的材料需先用脱脂。
注:现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骨器已使用赤铁矿粉与树脂混合着色,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绘骨笛即采用此工艺。当代修复原则要求可逆性处理,建议优先选用水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