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传统染料种类丰富,主要分为矿物性颜料(石色)和植物性颜料(草色)两大类,辅以动物性染料和金粉银粉等金属颜料,形成独特的色彩体系。
1. 矿物颜料(石色)
矿物颜料色泽鲜艳、覆盖力强,经久不褪,多为天然矿物研磨而成。
朱砂(辰砂):鲜红色,常用于印章、重彩画,象征吉祥。
石青:天然蓝铜矿制成,分头青、二青、三青等深浅层次。
石绿:孔雀石研磨,分头绿、二绿、三绿,用于山水画叶片或服饰。
赭石:天然赤铁矿,呈红褐色,多用于山石、树干。
雄黄:橙黄色,有毒,古代多用于宗教画。
白垩(蛤粉):贝壳烧制,覆盖力强,用于人物肤色或背景提亮。
金箔、银箔:金属锤碾成箔,贴于画面表现华丽效果。
2. 植物颜料(草色)
植物染料透明轻透,适合渲染,但易褪色。
花青:蓼蓝叶发酵制成,山水画中表现远山、树叶。
藤黄:海藤树树脂,黄色染料,常与花青调出绿色。
胭脂:红花或紫胶虫提取,女饰、花卉常用。
茜草红:茜草根制成,比胭脂偏紫,多用于工笔画。
槐花黄:槐花萃取,淡黄色,适合表现浅色调。
墨:松烟墨或油烟墨,黑色为主,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3. 其他传统染料
泥金、泥银:金、银粉调胶后涂抹,装饰性强。
珊瑚粉:红珊瑚研磨,用于佛教绘画或贵重作品。
紫矿(紫胶):紫胶虫分泌物,制成紫色颜料。
扩展知识
古代画家对颜料制备极为讲究,需经淘洗、研磨、漂淀等工序。矿物颜料胶矾水固定,植物颜料需避光防霉。《园画谱》详细记载调色技法,如"石青漂朱"等传统手法。宋代《营造法式》亦载有颜料配制比例,反映工艺严谨性。现代仍沿用部分传统颜料,但化学合成颜料逐渐普及。
中国画颜料不仅体现自然美学,还蕴含五行哲学,如青绿山水象征永恒,朱砂代表生命,墨分五色诠释黑白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