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商品的鉴别需要结合材质、工艺、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区别点及扩展知识:
1. 材质鉴别
- 天然材质:如海南黄花梨的"鬼脸纹"、小叶紫檀的牛毛纹、蜜蜡的流淌纹等天然特征难以仿制。真品触感温润,带有自然光泽,而树脂仿制品手感生硬,纹路呆板。
- 材质替代品:常见用酸枝木冒充紫檀,用硬化松香假冒蜜蜡。可通过密度测试(如盐水法测蜜蜡)、气味(紫檀有淡淡檀香)或紫外线荧光反应(琥珀有蓝白荧光)辅助判断。
2. 工艺特征
- 手工痕迹:真品牙雕、核雕等留有手工刀痕,线条自然流畅;机雕品纹路规整但缺乏灵动性,可能残留激光烧灼痕迹。
- 作旧手段:假货常通过烟熏、化学染色(如高锰酸钾染核桃)、鞋油包浆等方式仿古。真品包浆是经年累月形成,色泽由内而外过渡自然。
3. 时代特征
- 年代痕迹:明清老物件有特定工艺(如明清紫檀家具多采用榫卯结构,现代仿品常用胶粘)。铜器真锈分层明显且牢固,假锈多用化学试剂快速腐蚀,易脱落。
- 款识考证:名家篆刻、宫廷造办处款识需对照历史档案。例如清代田黄石印章的款识刀法犀利,现代电刻款边缘过于平整。
4. 市场陷阱
- 故事营销:虚构"祖传""出土"背景抬高价格,需结合实物考证。比如所谓"明代核桃"实际多为近年嫁接品种。
- 科技造假:注胶补裂的南红玛瑙、辐照改色的绿松石等,需用放大镜观察裂隙或专业仪器检测。
5. 辅助鉴定方法
- 显微镜观察晶体结构(如翡翠的纤维交织结构)
- 红外光谱仪检测材质成分
- 查阅《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专业文献
文玩收藏建议从基础品类入手,多方比对权威图录,参加专业展会积累经验。对于高价物品,务必要求出具CMA认证机构检测报告。切忌盲目相信"捡漏",近年拍卖行流拍的仿品常被倒入二级市场重新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