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紫砂 >> 百科详情

福禄堂紫砂壶大师时大彬

2025-09-18 紫砂 责编:奇石百科 2555浏览

时大彬(1573—1648),号少山,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宜兴紫砂壶制作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紫砂四大家”之一(与时鹏、李茂林、徐友泉并称),其工艺革新对紫砂艺术影响深远。以下是关于时大彬的详细解析:

福禄堂紫砂壶大师时大彬

1. 工艺革命

首创“拍身筒”成型法,用木拍逐段拍打泥片成形,取代传统模具灌注法,使壶体更薄更匀,奠定了现代紫砂工艺基础。改进“调砂”工艺,在泥料中掺入粗细不等的熟砂粒,增强坯体强度,烧成后呈现"金星闪耀"的独特肌理。

2. 形制创新

突破早期紫砂器的大容积造型,创制适合文人雅集的小型壶(容量150-300毫升),如经典款“大彬提梁”壶,将青铜器提梁元素融入紫砂设计。其代表作“六方壶”开创了几何形壶的先河,棱线挺括如刀削。

3. 泥料突破

精选宜兴黄龙山四号井底槽清与天青泥,经特殊陈腐工艺处理,烧成后呈现“肝紫色”或“冷金黄”色调。现存大彬壶多见棕褐色调,系明代龙窑烧制时窑变所致。

4. 款识特征

早期用竹刀刻“大彬”楷书款,后期以钢刀双刀刻“时大彬制”四字行楷,字迹遒劲有金石味。部分精品壶底钤篆书印章“墨林堂”,系为嘉兴藏书家项元汴定制。

5. 文化影响

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游,将书法、绘画融入壶艺。首创在壶身铭刻诗文,如香港茶具文物馆藏“仿供春龙带壶”刻有“江上清风,山中明月”八字草书。

6. 鉴定要点

真品胎质细腻中含粗砂粒,器表有手工拍打的“浪纹”;壶嘴与壶身采用“镶嵌式”连接工艺,过渡自然无接痕;明代工具所钻孔眼呈不规则喇叭形。

7. 存世情况

全球馆藏公认真迹约17件,故宫博物院藏“紫砂雕漆四方壶”为宫廷改制器。2010年西泠秋拍“圈纽壶”以1344万元成交,创当时紫砂拍卖纪录。

附明代紫砂工艺对比:

时大彬前:胎厚1.5-2mm,单孔出水,器型模仿铜器

时大彬后:胎厚0.8-1.2mm,多孔出水,器型原创性强

现藏重要作品:

南京博物院:三足圆壶(1984年扬州明代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玉兰花六瓣壶

上海博物馆:虚扁壶(吴大澄旧藏)

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在各自领域继续发展,形成“时派”艺术体系,清初陈鸣远亦受其影响。时大彬将实用器升华为艺术品,是紫砂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新紫砂壶先熬小米粥行吗?这是许多新入手紫砂壶的茶友常有的疑问。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具的瑰宝,因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和吸附性,对开壶与使用方法有严格要求。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新紫砂壶是否适合先熬小米粥,并
    2025-10-26 紫砂 343浏览
  • 我喜欢紫砂行业文案作文紫砂行业,作为一个承载着千年文化传承的工艺领域,始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吸引着我的目光。从古至今,紫砂器皿不仅是茶文化的载体,更成为文人雅士寄托情怀的媒介。在这篇文章中,我
    2025-10-25 紫砂 8594浏览
栏目推荐
  • 在紫砂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沈华英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当代女性紫砂艺人。她所制作的沈华英制款紫砂壶,以其精湛的工艺、典雅的气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紫砂收藏界与实用器市场中均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这些作品不仅是泡茶
    2025-09-24 紫砂 4679浏览
  • 紫砂建盏哪个档次高贵在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中,紫砂壶与建盏作为两大标志性的器物,始终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是集工艺、美学、收藏与投资价值于一身的艺术品。对于许多爱好者与收藏者而言,
    2025-09-24 紫砂 5734浏览
  • 喀左紫砂壶价格高的背后,是历史、工艺、资源稀缺性和市场认知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中国北方紫砂的代表,辽宁喀左的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材质和艺术风格在收藏界和实用器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价格体系也呈现出明显
    2025-09-24 紫砂 1740浏览
全站推荐
  • 明清回纹瓷器的区别回纹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广泛应用于明清时期的瓷器制作中。其线条简洁、寓意深远的特性,使回纹成为瓷器装饰的重要元素。然而,明代与清代回纹瓷器在风格、工艺及文化内涵上存在显著差异。
    2025-10-27 瓷器 5229浏览
  • 绿松石祥云圆珠是一种融合传统工艺与自然美感的装饰性宝石,其价值不仅取决于材质本身,还与其设计、工艺、文化寓意及市场供需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绿松石祥云圆珠的市场价值,并提供专业化的结构化数据参
    2025-10-27 绿松石 2759浏览
  • 和田玉作为中国传统玉石文化的代表,因其温润的质地、独特的色泽和深厚的文化寓意,一直是珠宝首饰领域的珍贵材质。近年来,佩戴和田玉手镯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人们不仅关心其美观价值,更关注其对人体健康和运
    2025-10-27 和田玉 1195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