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玉石知识 >> 玉器 >> 百科详情

元代玉器上的人物特征是

2025-08-16 玉器 责编:奇石百科 8891浏览

元代玉器上的人物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元代玉器上的人物特征是

1. 多元民族融合

元代玉器人物形象融合了蒙古、汉族、西域等多民族文化元素。蒙古统治者推崇藏传佛教,因此玉雕中常见藏传佛教造像,如度母、金刚等,人物面容宽额高颧,身形敦实,带有明显的草原民族特征。汉族传统题材如童子、仕女等仍保留,但服饰细节上常出现蒙古族特色的交领右衽、云肩或窄袖设计。

2. 粗犷与精细并存

受蒙古审美影响,元代玉器人物雕刻风格兼具粗犷与精细。整体轮廓线条简练硬朗,但局部细节(如衣褶、璎珞)采用深刀阴刻或镂雕技法,突出立体感。例如“春水”“秋山”题材中的狩猎人物,动态夸张,肌肉线条强调力量感,而衣纹则用密集的平行线表现。

3. 世俗化与宗教题材并重

除宗教造像外,元代玉器人物题材趋向世俗化。童子持荷、老人拄杖等生活场景增多,人物表情自然,肢体动作活泼。戏曲人物雕件开始出现,可能与元代杂剧兴盛相关,注重动态捕捉与服饰纹样的戏剧性表现。

4. 服饰与配饰特征明显

人物服饰常见元代标志性元素:男子多戴瓦楞帽或四方巾,女子戴姑姑冠(罟罟冠);腰间常佩系蹀躞带或绦环。玉带板上的人物浮雕多见蒙元官员形象,着质孙服,手持如意或贡品,反映宫廷仪礼。

5. 面部刻画简练传神

人物面部多用“减地凸雕”技法突出五官,眼睛呈细长丹凤眼或杏仁眼,鼻梁高直,嘴部小巧。佛教人物偶见“梵相”特征,如眉间白毫、螺发高髻,体现尼泊尔-西藏艺术影响。

6. 嵌宝石与镂空工艺

元代玉器人物常与金属、宝石结合。例如玉帽顶上的胡人伎乐纹,人物镶嵌红蓝宝石或绿松石;多层镂雕人物纹带板通过剔地镂空表现复杂场景,工艺水平高超。

扩展知识:

元代玉器人物题材的演变与政治背景紧密相关。忽必烈设立“诸路玉匠提举司”管辖玉作,吸收南宋宫廷匠人技艺,同时引入中亚“痕都斯坦”风格的嵌术。北京故宫藏“青玉戏狮胡人纹带板”与西安出土“白玉迦楼罗人物佩”是典型代表,反映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艺术风貌。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在古玩收藏市场中,玉器因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备受青睐,然而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一热点设下重重骗局。许多收藏爱好者或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出土玉器时,不慎落入诈骗陷阱,蒙受经济损失。那么,一旦遭遇卖出土玉器骗局,
    2025-09-29 玉器 852浏览
  • 古代玉器灯具酒具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玉器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应用范围远不止于礼器、佩饰,更延伸至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其中灯具与酒具便是两类极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实用器皿。这些器物不仅反映了古
    2025-09-29 玉器 2118浏览
栏目推荐
  • 清代宫廷玉器嵌宝石工艺代表了中国古代玉石工艺与宝石镶嵌技术的巅峰成就,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与皇家审美趣味。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相关知识拓展:1. 材质精选与等级制度 宫廷玉器以和田玉为主,尤重羊脂白玉,宝石则
    2025-08-22 玉器 880浏览
  • 在中国,寻找玉器店招收学徒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注意事项:1. 传统玉器市场集中地 - 河南南阳镇平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玉雕产销基地,石佛寺镇许多玉器作坊常年招收学徒,尤其是白玉、独山玉加工厂。可通过“镇平玉雕产
    2025-08-22 玉器 1847浏览
  • 国内玉器市场涵盖多个重要交易中心和细分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地域易中心 - 南阳玉器市场(河南):以独山玉为核心,石佛寺镇是全国最大的玉雕产销集散地,涵盖和田玉、翡翠、岫玉等,以中小件工艺品和摆件为
    2025-08-22 玉器 3594浏览
全站推荐
  • 钱币与财富是什么意思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触及了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核心。要真正理解它们,我们需要从定义、历史演变、现代形态以及深层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钱币的定义与职能钱币(Currency)
    2025-09-30 钱币 7767浏览
  • 怎样申请购买邮票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和收藏珍品,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文化意义。随着邮政服务数字化发展,购买渠道已从传统邮政窗口扩展至线上平台。本文将系统介绍中国邮政邮票申购流程,并附专业数据指南。一、官方购买
    2025-09-30 邮票 9322浏览
  • 在数字化时代,收藏爱好者们越来越依赖专业的工具来管理、鉴赏和交流自己的珍藏。对于广大的iPhone用户而言,一款功能强大、设计优雅的收藏管理应用无疑是必备之选。本文将围绕收藏大师手机版下载苹果这一核心主题,为
    2025-09-30 收藏 3162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