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和田玉品质需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估,以下为关键指标及扩展知识:
1. 玉质细腻度
顶级和田玉呈油脂光泽,结构致密,肉眼观察无颗粒感。打光可见细微的云絮状结构,俗称"羊脂结构"。玉质越细腻,透闪石含量越高(优质料透闪石含量通常>99%),手感滑润如凝脂。
2. 颜色评价体系
白玉以脂白、乳白为佳,青白玉需呈现淡青色过渡。黄玉需区分原生黄色与次生沁色,且末糖料以红糖色为贵。墨玉需全墨且打光透绿光,碧玉以俄料七号矿菠菜绿为标杆。注意规避人工染色(紫外灯下可见荧光反应)。
3. 油性表现
天然油性源于内部透闪石晶体排列结构,搓揉后油润感增强。人工涂油养护的玉石短时油腻但易消退。且末料"且末油"与于田料"干白"形成鲜明对比。
4. 雕工与器型
苏工雕刻讲究"三分料七分工",线条流畅无崩口。器型比例需符合古代制式(如玉璧中孔直径不超过1/3)。现代机雕件可见规律性刀痕,与手工雕的"刀味"不同。
5. 皮色鉴别
真皮色过渡自然,常见洒金皮、秋梨皮等形态。假皮多附着在玉表裂隙处,颜色艳俗。籽料皮孔需符合河道冲刷形成的"马蹄纹"特征。
6. 声音测试
优质和田玉敲击声清脆悠长,沉闷声可能预示裂隙或杂质。此方法对大型摆件不适用。
7. 证书验证
国检证书需关注检测依据(GB/T16552-2017),仅标注"和田玉"不代指产地。且末、俄料等均可出具和田玉证书,需结合其他特征判断。
8. 密度与硬度
正宗和田玉密度2.95-3.17g/cm³,摩氏硬度6-6.5。测试时注意区分水测法误差(需排除蜡层影响)。
注意市场常见替代品:韩料蜡质感强,阿富汗玉硬度不足,石英岩具明显粒状结构。收藏级籽料建议观察原始毛孔与撞击坑,山料重点查看切口处的结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