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鉴别玉器时,灯光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不同的光线条件和观察技巧,可以揭示玉器的质地、结构和真伪特征。以下是具体的鉴别方法和相关知识:
1. 透光观察
使用强光手电筒(如LED白光灯)贴近玉器背面照射,观察光线穿透效果:
- 真玉:透光均匀柔和,内部可见纤维交织结构(如和田玉的“毛毡状”结构)或絮状物。
- 仿制品:玻璃或合成材料透光过强,可能出现气泡或规则纹理;染色玉器在透光下颜色分布不均。
2. 侧光检查纹理与裂纹
以45°角斜射光源,观察玉器表面和内部:
- 天然玉的绺裂、杂质在侧光下呈不规则分布;人工充填处理的裂纹(如环氧树脂)会有光泽差异或荧光反应。
- 压制的仿玉可能显示模具痕迹或颗粒感。
3. 背光检验颜色均匀性
将玉器置于背光环境下(如灯箱):
- 天然玉颜色过渡自然,染色玉可能出现色斑或染料堆积(如裂隙处颜色加深)。
4. 紫外光检测处理痕迹
紫外线灯(365nm波长)可辅助识别:
- 部分染色玉或胶补处可能显现荧光反应,但需注意天然玉石(如白色翡翠)也可能因矿物成分产生微弱荧光。
5. 光线角度与质地判断
- 转动玉器并调整光源角度,优质玉的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变化流畅;而注蜡处理的表面可能呈现蜡状反光。
- 俄罗斯碧玉在强光下常见黑点(铬铁矿),新疆和田玉则细腻温润。
扩展知识:
不同玉种透光性差异大,如岫玉透光率高,和田籽料半透明至微透明。
老玉的包浆在侧光下呈现柔和光泽,仿古做旧可能依赖酸蚀或打磨痕迹。
专业鉴定需结合折射仪、密度测试等工具,灯光法仅为初步筛查手段。
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方法,综合观察结构、硬度、触感等特征更可靠。市场常见的染色石英岩、乳化玻璃仿品需特别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