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角角是文玩圈内的行话,通常指文玩物件因长期把玩或存放不当导致的边角缺损、磕碰痕迹或自然磨损。这一术语在不同材质和类型的文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材质差异与表现
木质文玩(如小叶紫檀、黄花梨):角角多体现为干燥开裂形成的细小棱角脱落,或盘玩时与硬物碰撞导致的局部凹陷。老料因内部油性挥发更易出现边角风化现象。
玉石类(和田玉、南红):常见于雕刻件的镂空部位或突出棱线,受外力撞击会产生"崩口",翡翠的"老虎爪"纹实则为天然解理面形成的角状痕迹。
菩提核桃:桩尖(顶部凸起)和棱边是最脆弱的"角角",武盘过程中易产生白茬或磨损发亮。
2. 成因分析
物理因素:日常携带中的摩擦碰撞(如钥匙划伤)、跌落撞击
环境因素:湿度变化引发木材收缩胀裂,碳酸盐类文玩(如绿松石)在干燥环境下易粉化边角
工艺缺陷:雕刻时留料过薄、打磨过度都会埋下隐患
3. 文化审美演变
明代《格古要论》记载"旧物不失其棱者贵",可见古人认为保留原始边角更具收藏价值。但当代玩家发展出"残器美学",某些角角磨损被视为岁月沉淀的见证,如传世老蜜蜡的稜线软化被称为"风化纹"。
4. 修复与预防
微量缺损可用同材质粉末加环氧树脂填补后重抛
木质器皿定期上蜂蜡可增强边角韧性
收藏时采用丝绒内衬的定制锦盒,避免叠放挤压
金刚菩提等突起明显的品类建议单独携带
需要特别注意,某些造假手段会人为制造"做旧角角",常见手法包括:用钢珠滚筒碰撞仿自然磨损,酸蚀玉石边缘伪造土沁脱落。这类仿品往往破损处包浆与整体不协调,放大观察可见机械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