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奇石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著名的奇石产地,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奇石之乡"及其特色: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大化石之乡)
柳州大化石产自红水河,以釉面般光滑的石皮和金黄、翠绿等艳丽色彩闻名,质地为硅质砂岩,形成于2.5亿年前。其"形色质纹韵"五绝特性在赏石界备受推崇,2007年被授予"中国观赏石之城"称号。
2. 安徽省灵璧县(灵璧石之乡)
灵璧石形成于8亿年前的震旦纪,以"瘦皱漏透"为特征,宋代《云林石谱》将其列为第一。磬云山产出的灵璧磬石可制作编磬,古代用作宫廷乐器,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3. 湖南省张家界(菊花石之乡)
浏阳河特有的菊花石由天青石矿物构成,白色方解石在深色基质中呈放射状排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其天然花形可包含复瓣、蟹爪等多种形态。
4. 甘肃省酒泉(酒泉玉之乡)
祁连山产出的酒泉玉(墨玉)属于蛇纹石玉,硬度4-6度,含铬铁矿斑点。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已开始使用,汉代用于制作夜光杯,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渎山大玉海"即用此料。
5. 内蒙古阿拉善(戈壁石之乡)
因风蚀作用形成的葡萄玛瑙、沙漠漆等,质地多为玉髓化硅质岩。其中"小鸡出壳"戈壁玛瑙2005年估价1.3亿元,典型风凌石具有荒漠漆包浆。
6. 湖北省宜昌(三峡石之乡)
长江三峡流域出产的图案石包含矿物浸染、化石等多种类型。秭归产出的震旦角石化石可追溯至5亿年前,清江石则因含铁锰质形成特殊纹理。
7. 广东省英德(英石之乡)
英德石属于石灰岩,分阳石(裸露)和阴石(埋土)两类,宋代已被列为贡品。现存于杭州西湖的"绉云峰"与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并称江南三大名石。
8. 云南省大理(大理石之乡
点苍山大理石形成于中生代,主含方解石、白云石。"天然画屏"类石材可呈现山水、云雾等纹样,徐霞客记载其"块块皆奇"。明代故宫太和殿御道即采用大理汉白玉。
9. 山东省临朐(鲁彩石之乡)
临朐红丝石为唐代四大名砚材之一,紫红底配金黄丝纹,矿物成分为微粒石英。当地发现的玄武岩洞穴中可见方解石结晶形成的"水晶花"。
10. 新疆阿勒泰(额河石之乡)
额尔齐斯河产出的金丝玉属于隐晶质石英岩,透光性强,其中"宝石光"品种可达玉石级别。当地硅化木化石保留完整树木年轮结构。
奇石鉴赏需注意:矿物成分(如太湖石为石灰岩)、形成机制(水冲/风蚀/溶蚀)、存量稀缺性等因素。2014年国家实施的《观赏石鉴评》标准(GB/T31390-2015)设定了形态、质地、韵味等六大评价指标。传统"供石"讲究"一石一座",现代则发展出水盘赏石、组合造景等新形式。部分特殊石种如陨石、化石需办理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收藏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