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古代艺术品和文常被用作主题或纹饰。以下是一些与虎相关的古玩名称及其文化背景:
1.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分为两半,皇帝与将领各持一半,合符方可发兵。多为青铜或玉制,造型凶猛威严,象征军事权威。
2. 虎形玉佩:商周至汉代流行,多作蜷缩或行走状,寓意护主。商代玉虎多抽象线条,汉代则更写实,常见于贵族陪葬。
3. 虎头带钩:战国至汉代的腰带扣饰,青铜或玉制,钩首为虎头造型,兼具实用与威仪功能。
4. 虎子:汉代溺器(夜壶),青瓷或青铜制,外形如卧虎,背部有提梁。《周礼》记载其有辟秽之意。
5. 虎纹瓦当:汉代建筑构件,多饰以浮雕虎纹,用于宫殿、祠堂,象征镇宅驱邪。
6. 虎枕:宋金时期磁州窑典型产品,白地黑花瓷枕,枕面绘虎纹,民间认为可避梦魇。
7. 虎噬人卣:商代青铜酒器,表现虎口含人主题,或与巫蛊文化相关,现存日本泉屋博古馆。
8. 虎钮錞于:战国军乐器,顶部有虎形钮,用于指挥作战,《国语》有"錞于丁宁"记载。
9. 虎纹石屏:明清书房陈设,大理石天然纹理形成虎形者为上品,称"虎皮斑"。
10. 三虎镜:唐代铜镜,镜背浮雕三只追逐的瑞虎,取"三阳开泰"谐音寓意。
扩展知识:
虎在四象中代表西方白虎,汉代画像石常见与青龙对应。
辽金时期"秋山玉"多表现虎逐鹿场景,反映游牧民族狩猎文化。
清代武官补服绣虎纹象征四品官阶,源自《周礼》"虎贲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