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木那新厂料内化是指木那场口新开采的翡翠原石在形成过程中,内部杂质和矿物成分经过地质作用逐渐融解、扩散,最终形成均匀细腻的质感和鲜艳色泽的现象。以下是关于该现象的详细分析:
1. 地质成因
木那场口位于缅甸帕敢北部,属于次生矿床,矿层深度较浅,受风化作用显著。新厂料内化与原生矿脉的后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高温热液携带铬、铁等致色元素渗透至翡翠晶隙,导致原有粗颗粒结构被溶蚀,形成胶质感较强的细腻基质。研究表明,内化程度高的翡翠往往伴随明显的雾层(白雾或黄雾),这是矿物元素迁移的残留证据。
2. 典型特征
颜色扩散:绿色呈团块状或丝絮状均匀分布,边缘过渡自然,区别于人工染色的硬边界。
种水提升:内化过程使翡翠晶体间隙缩小,光线折射更均匀,表现为冰种或高冰种质感。
棉絮变化:原生棉(如雪花棉)在内化中可能部分溶解,形成朦胧的"化地"效果,但保留了木那料特有的清爽感。
3. 与老厂料对比
老厂料因开采年代早,多经历更充分的内化,质地普遍更细腻;新厂料内化时间较短,可能出现局部未完全内化的"僵斑",需通过打灯观察结构是否连贯。市场上有将新厂料酸洗充胶以仿制老料的现象,需警惕过度完美的"玻璃种"表现。
4. 加工注意事项
切割时需顺内化方向取材,避免沿未融解带劈裂。
抛光不宜过度,内化料表面微孔隙较多,高速抛光可能导致哑光。
5. 市场价值判断
完全内化的新厂料价格可达中五位数/kg,但若存在以下问题会显著贬值:
① 网状未内化裂隙;
② 局部颜色发灰(铁元素过量渗透);
③ 雾层与肉质分界明显。
补充知识:木那料的内化程度可通过365nm紫外灯辅助判断——天然内化料荧光反应较弱且均匀,B货处理品则呈现斑块状强荧光。近年来,部分新厂料出现"二次内化"现象,即人工高温处理加速矿物融合,这类优化品在红外光谱中会显示异常羟基吸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