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不适宜随意放置古币的原因涉及文物保护、安全隐患、保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1. 法律风险
古币若属于文物范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个人不得非法持有、买卖或私自收藏出土文物。某些年代久远的古币可能被认定为三级以上文物,私自收藏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2. 保存条件严苛
古币对温湿度、光照及空气成分极为敏感:
氧化反应:铜币易与空气中硫化氢反应生成有害锈(如碱式氯化铜),腐蚀钱体;
湿度影响:相对湿度高于60%会导致银币氧化发黑,低于40%则可能使脆性古币开裂;
光照损伤:紫外线会使钱文褪色,特别是铅质古币光照下会加速质变。
3. 安全隐患
化学污染:部分出土古币可能携带墓土中的霉菌或重金属(如汞、铅),长期接触危害健康;
结构风险:汉代以前的刀币、布币边缘锋利,易造成划伤,儿童误吞风险更高。
4. 价值折损
不当存放会导致品相破坏:
直接用手接触会留下汗液盐分,形成点状腐蚀;
PVC材质容器释放的增塑剂会与铜生成绿色腐蚀物;
叠放保存可能引发"叠压锈",使钱文粘连。
5. 风水考量
传统民俗认为:
出土古币阴气较重,尤其墓葬钱币被认为带有煞气;
五帝钱等风水用法需经专业开光,胡乱摆放可能扰乱家居气场。
专业收藏建议:
鉴定备案后使用惰性气体密封柜保存(如氮气环境);
放置于恒温恒湿保险柜,温度18-22℃、湿度45-55%为佳;
汉代半两以上级古币需向文物部门报备,宋代及以后普通民铸钱币可合法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