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优劣可从以下多个维度综合鉴别,需结合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
1. 种水(质地与透明度)
玻璃种:质地致密如玻璃,透光无颗粒感,光线穿透率达90%以上,属顶级品质。
冰种:半透明状似冰块,内部可见细微棉絮,透光率约70%-85%。
糯种:糯米汤般柔润,微透明,透光率30%-50%,常见于中档翡翠。
豆种:晶体粗大可见颗粒,不透明,透光率低于20%,多为低档料。
注:种水等级之间存在过渡类型(如冰玻种、细糯种),需通过强光手电多角度观察。
2. 颜色评价体系
正阳浓匀标准:
- 正:绿色需纯正无杂色(避免灰/黑/黄色调),帝王绿为最高标准(波长530-510nm)。
- 阳:色彩明亮度,含铬元素比例决定鲜阳度,灰暗色系价值锐减。
- 浓:饱和度以70%-80%为佳,过浓会发暗(如铁龙生)。
- 匀:色带分布均匀度,满色料比点状色贵10倍以上。
特殊色系:紫罗兰需注意"见光死"现象(室内艳紫室外变淡),红翡多为次生氧化铁致色。
3. 净度与瑕疵
裂绺:贯穿裂严重影响牢固性,价格可跌至1/10。石纹(愈合裂隙)影响较小。
棉絮:过量会影响透明度,木那场口"雪花棉"属特色加分项。
黑点:铬铁矿包裹体过多降低价值,但"撒金"(星点状分布)可被接受。
4. 工艺评判要点
比例协调:观音像面部需占整体1/3,佛公肚厚不低于5mm。
线条流畅:衣纹褶皱应自然连贯,机器雕刻生硬处可见平行刀痕。
巧色运用:大师作品能利用杂质设计(如将黑点琢为蝙蝠眼睛)。
5. 光学检测技术
紫外荧光灯:B货翡翠多有蓝白色荧光(注胶残留)。
折射仪测试:A货折射率1.66(±0.02),偏离需警惕处理。
红外光谱:可检测环氧树脂特征峰(2850cm⁻¹处)。
6. 市场陷阱识别
镀膜翡翠:表面覆绿色薄膜,指甲可刮出划痕。
垫色翡翠:封底镶嵌内衬有色箔片,需拆托查验。
石英岩染色:港称"马来玉",滤色镜下变红(铬盐致色)。
补充知识:
老坑料不一定优于新坑,关键看具体品质。帕敢场口70年代绝矿料现为收藏级。
薄水料(厚度<3mm)虽显色好但易碎,不建议作为收藏品。
正规鉴定证书需具备CMA标志,二维码需链接至官网数据库。
高质量翡翠应具备"起胶"(光线柔和扩散)或"起荧"(边缘泛光)效应,建议购买时要求出具NGTC或GIC证书,并留存交易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