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系列中的反派组织以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精密的造假网络著称,核心反派及其关联势力主要包括:
1. 老朝奉集团
贯穿全系列的终极反派,实为三代传承的赝品帝国掌控者。第一代与许一城恩怨纠葛,第三代沈云琛(药慎行孙女)以香港富商身份为掩护,构建横跨文物、拍卖洗白的产业链。其技术团队能精准复制各朝代官窑瓷器,甚至利用现代科技做旧,技术之精湛连故宫专家也曾受骗。
2. 五脉内部分支
表面维护鉴宝正义的“五脉”家族中,药家(青铜门)、沈家(瓷器)长期存在黑化支系。药不然作为五脉后人倒戈老朝奉,反映世家大族在利益诱惑下的分化。作者马伯庸通过这一设定,暗喻民国时期琉璃厂部分世家为生存依附权贵的真实历史。
3. 海外文物黑帮
第三部《掠宝清单》揭示日本“细柳营”与英国收藏家勾结,通过战争掠夺与地下拍卖转移文物。其运作模式参照20世纪初卢芹斋等古董商向欧美倒卖昭陵六骏的史实,层级严密且常以艺术基金会洗白赃物。
4. 地方造假产业链
陕西青铜村、景德镇高仿作坊等地域性造假集团,以宗族关系为纽带形成产供销一体网络。现实中2017年公安部侦破的“山西侯马青铜器造假案”与之高度相似,犯罪团伙甚至建立数据库分析专家鉴定习惯以改进赝品。
5. 官僚保护伞体系
某些文化部门官员与拍卖行勾结,颁发虚假鉴定证书。小说中“青花罐拍卖事件”原型可追溯至2002年北京某拍卖行伪造著录案,涉案鉴定专家利用《石渠宝笈》权威性为赝品背书。
这些反派组织映射了中国文物市场三大顽疾:技术作伪专业化、跨境链条化、鉴定体系腐败化。作者借助悬疑叙事,揭示了文物保护与人性贪欲的永恒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