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平是大同市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当代画家,其艺术创作融合了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绘画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介绍:
1. 艺术风格与创作主题
地域文化表达:他的作品常以大同本土元素为灵感,如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塞北黄土高坡的地貌特征,通过抽象化的笔触重构传统符号。2019年系列作品《凿光》即以石窟艺术为原型,用油画肌理模拟风化痕迹。
材料实验性:尝试在宣纸上结合矿物颜料与综合材料,突破传统水墨边界。2021年个展展出的《煤都纪事》系列,将大同煤矿的煤屑融入颜料,形成粗粝质感。
2. 学术背景与社会参与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研班,师从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及山西美术晋京展。
主持大同市"壁画修复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多处以华严寺为代表的古建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
3. 市场表现与收藏价值
雅昌艺术网数据显示,其巅峰期作品拍卖均价达3-5万元/平尺,代表作《武州山韵》在保利秋拍创下28万元成交纪录。
山西省美术馆、大同市博物馆均有馆藏其作品,法国里昂当代艺术中心曾收藏其《悬空寺》系列。
4. 艺术教育贡献
在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开设"北方油画材料工作室",研发胡麻油调和剂等地方性绘画媒介。
编写《塞北油画写生指南》,系统梳理了晋北地区色彩体系与构图法则。
延伸知识:大同作为北魏古都,其艺术基因深厚。云冈石窟"褒衣博带"式造像风格、辽金寺观壁画中的铁线描技法,均为当地画家提供了丰富养料。当代大同画派正尝试用坦培拉技法表现火山群地质特征,张卫平在此脉络中属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