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作假的增蓝手段及鉴别要点:
1. 染色处理
使用有机染料(如蓝)或无机颜料对浅色或劣质绿松石浸泡染色。染色后的绿松石颜色均匀但浮于表面,放大观察可见染料聚集在裂隙或孔隙中,擦拭可能掉色。处理后的石头硬度较低(莫氏硬度常低于5)。
2. 注胶(树脂充填)
通过高压将有色环氧树脂或塑料注入多孔的绿松石中,同时加入蓝素。注胶后的绿松石表面呈蜡状光泽,紫外灯下可能发荧光,热针接触会散发塑料臭味。密度(通常<2.6 g/cm³)低于天然绿松石(2.6-2.9 g/cm³)。
3. 合成绿松石
吉尔森法合成绿松石颜色过于均匀,无天然铁线或线纹生硬,显微镜下可见规则分布的蓝色颗粒。X射线衍射可检测到非天然矿物相。
4. 表面涂层
在绿松石表面喷涂蓝色涂料或镀膜,常见于珠串。涂层易磨损脱落,放大观察可见喷涂不均匀的颗粒感,棱角处颜色可能变浅。
5. ZKAT仿制品
以碳酸盐矿物(如羟硅硼钙石)染色冒充,可通过盐酸测试鉴别(天然绿松石不起泡,碳酸盐矿物遇酸剧烈反应)。
扩展知识:
天然颜色成因:绿松石的蓝色来自铜元素,绿色与铁置换铜相关,优质瓷松的致密结构(密度>2.8)是判别关键。
优化区分:国际认可的"天然无处理"需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是否含树脂峰(如3050 cm⁻¹处吸收峰)。
铁线特征:天然铁线呈网状分布且有立体感,仿制品铁线多为压入式或平面绘画。
地域特征:伊朗尼沙普尔矿的"波斯蓝"以均匀天蓝色闻名,湖北郧阳云盖寺矿料常见蛛网纹。
鉴别建议:购买时要求权威机构证书(如GIA、NGTC),重点核查折射率(1.61-1.65)和微量元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