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孔古币的价值受年代、存世量、历史背景、品相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下几类圆孔古币在收藏市场中较具价值:
1. 先秦时期(战国-秦代)
- 战国圜钱:如“共屯赤金”(存世极罕,拍卖价可达百万以上)、“东周”“西周”圜钱(单枚价在10万-50万元)。
- 秦半两:早期大样(直径超3厘米)、文字高挺的版本更珍贵,尤其秦始皇统一前的地方铸币。
2. 汉代五铢特殊版
- 上林三官五铢(汉武帝时期中央铸币)中的“赤仄五铢”、带特殊记号(如星纹、横画)的版本。
- 东汉早期五铢:铸造精良者,如“建武五铢”。
3. 王莽货币
- “货泉”“布泉”中的稀有版:如“货泉”悬针篆、合背钱,或带有“北斗七星”纹饰者。
- “国宝金匮直万”(存世仅数枚,理论应为圆穿,有争议),若真品出现,估值可达亿元。
4. 南北朝-唐代
- 北周“永通万国”:虽多为方孔,但部分早期铸币可能存在圆穿过渡版,极罕见。
- 唐代“开元通宝”初铸版:欧阳询书体,背月纹、星月纹组合特殊者。
5. 高价值补充要素
- 材质:金质、银质圆孔钱(如汉代金五铢)远高于铜钱。
- 错版与私铸:如汉代郡国私铸的减重五铢,因反映历史背景而受青睐。
- 出土性质:带有明确窖藏记录或出自墓葬(如海昏侯墓)的圆孔钱,学术附加值高。
市场波动提示:古币价格随拍卖市场供需变化,2021年嘉德春拍中,一枚“共屯赤金”以368万元成交,创圆孔钱公开记录。近年高古钱币(先秦-汉)涨幅显著,但需警惕仿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