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评级对古币真品的鉴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1. 材质分析
- 真品古币的金属成分与历史记载的铸造工艺相符。例如,西汉五铢钱以青铜为主,含铜量约60%-70%,若检测到现代合金或异常杂质,可能为赝品。
- 包浆是重要依据,真币包浆自然均匀,呈现时间累积的氧化层,而人工做旧的包浆往往浮于表面或分布不均。
2. 铸造工艺特征
- 古代钱币多采用范铸法或翻砂法,真品通常有细小的铸纹、流铜或气孔,且边缘未经现代机械打磨。
- 钱文(文字)笔划清晰有力,符合时代书法风格。例如,清代咸丰大钱的字体浑厚,仿品常因刻模不精导致线条生硬。
3. 形制与规格
- 直径、厚度、重量需与标准数据匹配。以开元通宝为例,唐代早期标准重量约4克,误差超过10%需谨慎对待。
- 穿孔形态、边廓宽窄等细节也能反映时代特征,如王莽时期的“悬针篆”钱币穿口较窄。
4. 历史背景考证
- 结合钱币的纪年、地名或特殊符号,核查历史文献中的铸造记录。例如,明代“永乐通宝”主要用于对外贸易,若出现内地窖藏需验证背景合理性。
- 某些钱币可能存在区域性特征,如南宋“临安府钱牌”仅限江南流通。
5. 现代科技辅助
- X射线荧光光谱(XRF)可无损检测金属成分,碳-14测年法适用于含有机残留的錢范。
- 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磨损痕迹,真品流通磨损自然,仿品常有人为刻意刮擦。
补充知识:
“华夏评级”体系 参考了国际钱币评级标准(如谢尔登70分制),同时对中文钱币特有的书法美学、锈色包浆等设定本土化参数。
注意“同模”现象:部分赝品采用真钱翻模,但市场上同一版式高度重复或尺寸微差异常者多为批量伪造。
收藏建议:新手可从清代、民国机制币入手,这类钱币存世量较大,鉴定体系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