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交易中的“看货”和“买断”是两种常见的交易模式,主要区别体现在货品归属权、交易流程、价格机制及风险承担等方面,具体差异如下:
1. 货品归属权
- 看货:货主保留货品的所有权,买家(通常是中间商或行家)通过支付“看货费”获得短期鉴赏权(通常1-3天),期间可研究种水色工、打灯验裂或拍照询价,但不得损坏或出售货品。
- 买断:买家直接支付全款购得货品所有权,可自由处置,如转售或加工,无需归还货主。
2. 交易风险与成本
- 看货:买家需预付看货费(如货值的1%-5%),若未成交则费用不退;若成交可抵扣货款。风险在于可能因市场波动或判断失误导致高价购入。
- 买断:买家承担全部风险,如货品存在隐性裂纹(“帝王裂”)或颜色“见光死”(自然光下色差显著),但可能以低于市场价抄底。
3. 价格灵活性
- 看货:价格通常可议,尤其对长期合作的货主,可能让价5%-20%。
- 买断:多为“一口价”,尤其对高货(高端翡翠),行家通过快进快出赚差价。
4. 适用场景与行业惯例
- 看货:常见于公盘(如缅甸公盘需付保证金看标)、翡翠集散地(揭阳阳美市场),或高价值毛料(赌石)交易。
- 买断:多见于电商直播间“放漏”或商家尾货清仓,买家需具备快速变现渠道。
扩展知识:
网络看货陷阱:部分直播间以“免费看货”吸引消费者,实际通过仙图(PS美化图片)或虚标种水(将糯种称冰种)诱导下单,退货时以“已破坏包装”为由拒收。
行家买断策略:专业买家常通过“包缸”(整批购入)降低单价,再分拣出精品高价出售,剩余通货走量回本。
在参与交易前,建议熟悉翡翠的ABC货鉴定标准(A货天然,B+C货酸洗充胶染色),并借助紫外灯、放大镜等工具验货。涉及高额交易时,可要求出具NGTC(国检)证书以防“高仿”玻璃或马来玉冒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