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翡翠原石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说明:

1. 观察皮壳特征
- 皮壳类型:翡翠原石的皮壳分为砂皮、水皮、蜡皮等,不同皮壳反映不同场口和内部质地。砂皮粗糙多沙粒感的原石可能种老,水皮光滑的可能种嫩。
- 松花与带:皮壳上的绿色松花或凸起的带是内部有绿的标志,需用强光手电辅助观察颜色分布和走向。
- 雾层判断:白雾、黄雾通常提示种好,红黑雾可能存在高风险。
2. 触感与重量
- 手感:种老的原石手感冰凉细腻,砂粒均匀紧实;种嫩的略显粗糙。
- 压手感:翡翠密度高,同等体积下比其他矿石更沉,掂重可初步排除假冒低密度石材。
3. 打灯技巧
- 透光性:用强光手电(黄光看色,白光看种)照射,光线穿透深度和均匀度反映种水。冰种以上可见3cm以上光晕,豆种光散。
- 裂纹检查:斜45°照射,光线中断处可能有隐裂,影响取料价值。
4. 场口知识
- 著名场口特点:莫西沙多出高冰玻璃种,木那常带雪花棉,会卡原石皮薄但裂多。不同场口有特定皮壳表现,需针对性判断。
- 新场老场差异:老场料结构紧密,新场料易变种,可通过皮壳风化程度辅助鉴别。
5. 工具选择
- 基础工具:10倍放大镜观察晶体结构,电子秤测密度(天然翡翠3.33-3.34g/cm³),卡尺测量裂隙深度。
- 专业设备:必要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矿物成分,紫外线灯看荧光反应(B货可能有蓝白荧光)。
6. 风险控制
- 造假识别:注意皮壳做假(喷砂、贴片)、开口处贴高品质翡翠薄片、染色灌胶等手法。
- 理性评估:即便有表现也需考虑“十赌九输”,优先选择明料或半明料降低风险。
7. 保养与存放
- 环境要求:避开阳光直射和干燥环境,存放时垫软布防止磕碰。
- 定期检查:长期存放需偶尔用湿布擦拭,防止风化脱水影响光泽。
8. 进阶学习建议
- 矿物学基础:了解辉石族矿物特征,硬玉的纤维交织结构是翡翠韧性的关键。
- 市场动态:关注缅甸公盘行情,学习权威鉴定标准(如国标GB/T 16553)。
掌握这些要点需长期实践积累,建议从低价值原石入手逐步提升眼力。每一块原石都是地质运动的独特产物,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判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