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书画知识 >> 书画 >> 百科详情

桐庐有什么有名的书画家

2025-06-26 书画 责编:奇石百科 6932浏览

桐庐作为“中国画城”和浙西文化重镇,历史上及当代涌现出许多知名书画家,以下为其代表性人物及相关扩展:

桐庐有什么有名的书画家

一、古代书画家

1. 黄公望(1269–1354)

元代“元四家”之首,虽出生于江苏常熟,但与桐庐渊源深厚,曾隐居于富春江畔,其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以桐庐至富阳的富春江山水为蓝本,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画风苍茫简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2. 方薰(1736–1799)

清代画家,字兰坻,桐庐人,工诗擅画,尤精花鸟、山水。其作品《山静居画论》是清代重要画论著作,提出“绘事清空”的美学理念,强调文人画的意境表达。

二、近现代书画名家

1. 叶浅予(1907–1995)

中国现代漫画奠基人之一,桐庐人。早年以漫画《王先生》系列闻名,后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将速写线条与传统水墨结合,代表作有《西藏高原舞姿图》等。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教授。

2. 王伯敏(1924–2013)

美术史论泰斗,桐庐人。编著《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等权威著作,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空白,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其书法亦古朴浑厚,具学者风范。

三、当代代表人物

1. 胡寿荣(1959– )

中国美院教授,擅长水墨人物画,作品融合中西技法,色彩瑰丽,主题多表现少数民族风情。代表作《高原之春》获全国美展奖项。

2. 申伟光(1962– )

当代抽象水墨画家,探索传统笔墨与现代表现形式的结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其创作注重哲学思辨,展现“水墨抽象”的当代性。

3. 董也山(1948– )

山水画家,桐庐书画院名誉院长。作品承袭“新安画派”脉络,以富春江山水为主题,笔法雄健,曾为G20杭州峰会创作巨幅《富春揽胜图》。

四、文化背景与特色

桐庐书画传统与其自然人文环境密不可分:

“诗画桐庐”基因:范仲淹、李白等文人曾游历题咏,形成诗画交融的传统。

中国画城建设:2008年起,桐庐打造“中国画城”品牌,设有叶浅予艺术馆、桐庐美术馆等,定期举办全国性书画活动。

民间传承:当地重视书画教育,少儿水墨画培训普及,涌现大量基层书画社团。

这些书画家及其创作,共同构成了桐庐“山水入画、画映山水”的文化脉络。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大量兼具文人修养与技艺创新的书画大家。这些艺术家不仅继承宋元传统,更开创了地域性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通过结构化数据与专业分析,系统梳理明代代表性书画家及其
    2025-11-17 书画 3293浏览
  • 魅力中国时代楷模书画家 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书画艺术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楷模书画家**不仅继承了传统书画的精髓,还在现代语境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当
    2025-11-17 书画 6439浏览
栏目推荐
  •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陈一源是一位在当代书画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他的专业背景、艺术成就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使其成为行业内的标志性人物。作为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的重要成员,陈一源不仅在书画创作
    2025-10-19 书画 168浏览
  • 内乡县马千驰书画是近年来中国书画界备受关注的新兴艺术力量,作为河南内乡县本土艺术家,其作品融合传统笔墨精髓与现代审美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对马千驰的书画艺术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数
    2025-10-19 书画 2017浏览
  • 乔家常中华书画名家艺术网作为国内知名的书画艺术平台,致力于推广乔家常等中华书画名家的艺术成就与创作理念。该网站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窗口,更是连接传统书画文化与现代艺术传播的重要桥梁。本文将从乔家常的艺
    2025-10-19 书画 9035浏览
全站推荐
  • 《女王蜂的王房》作为AliceSoft出品的黑暗向乙女游戏代表作,其玛瑙篇以极致的戏剧张力和人物塑造引发了玩家深度热议。本文将结合叙事结构、市场数据与玩家反馈,系统解构这部争议之作的核心价值。一、叙事架构:非对称
    2025-11-23 玛瑙 858浏览
  • 女性翡翠手镯果绿:从专业视角解析翠色美学与市场价值翡翠手镯作为东方女性腕间的经典饰品,其果绿色色调因兼具清新活力与高贵质感,成为现代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色系之一。本文将从颜色分级标准、产地特性、价格体系及
    2025-11-23 翡翠 8361浏览
  • 奇石如何鉴别造假奇石作为自然界的艺术瑰宝,其收藏价值与稀缺性催生了庞大的造假产业链。据中国观赏石协会2023年数据显示,市场流通的奇石中约35%存在人工处理痕迹。本文将通过结构化数据与专业方法,系统解析造假手段
    2025-11-23 奇石 5502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