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钱币鉴别领域的知名专家主要包括以下几位:
1. 戴志强
中国钱币学会原副理事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专攻历代货币鉴定。其著作《中国钱币大辞典》系列是行业权威工具书,对新中国机制币的版别、暗记研究贡献显著,尤其擅长第一套的防伪特征分析。
2. 周卫荣
中国钱币博物馆前馆长,研究员。他在近代机制币铸造工艺研究上建树颇丰,曾通过冶金学分析法揭示新中国早期硬币的合金配比规律,为鉴别1955年铝分币的铸造批次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叶伟奇
上海造币厂高级工程师,参与多套设计评审。精通现代造币工艺,其论文《流通纪念币的微缩文字防伪体系》系统分析了1990年代后纪念币的微观防伪特征。
4. 袁水清
钱币实战派鉴定家,主编《新中国纸币图录》。对第三、四套的荧光油墨、冠字排列研究深入,提出"三看四比"鉴定法(看纸张、看水印、看油墨;比尺寸、比图案、比色彩、比号码)。
扩展知识:
新中国钱币鉴别的核心要素包括:
材质分析(如1962年背绿壹角分空心五角星与实心五角星水印版别差异)
暗记系统(第三套"车工贰圆"背面矿车左轮有"2"字暗记)
印刷工艺(四套采用接线印刷技术,真币颜色过渡无断层)
历史背景(1980年代长城币因上海造币厂模具磨损导致后期版本细节模糊)。
现代高仿币常见破绽:
电火花仿制模具的边齿不均匀;
激光雕刻复制品缺乏真币的金属流动痕迹;
化学做旧包浆与自然氧化层的光谱反射率差异。
建议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防伪技术报告》等官方文献进行交叉验证,专业鉴定需借助80倍以上立体显微镜观察图文显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