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是指未经切割、加工的天然翡翠矿物集合体,其本质仍是翡翠,但存在以下关键区别与特点:
1. 形态与结构差异
翡翠原石保留原生矿物形态,表面常覆盖风化皮壳(如白盐沙皮、黑乌沙皮等),内部可能存在裂隙、杂质或未显色的「肉」。而成品翡翠经过切割、抛光,显露内部质地与颜色。
2. 价值判断复杂性
原石价值评估需综合皮壳特征(松花、带、雾层)、场口(缅甸帕敢、莫西沙等产区)、灯光透射表现等。行内有「神仙难断寸玉」之说,赌石风险极高,原石可能开窗见「帝王绿」,也可能因「藓吃绿」或暗裂导致价值暴跌。
3. 矿物学本质
无论是原石或成品,主要成分均为辉石类矿物(硬玉NaAlSi₂O₆为主),需符合翡翠的硬度(6.5-7)、密度(3.30-3.36g/cm³)及折射率(1.66左右)等参数。原石中可能伴生钠长石、角闪石等围岩矿物。
4. 加工必要性
原石需经「解料」「扒皮」「雕刻」等工序才能成为商品。高端料子追求「保色」与「避裂」,种水料(如玻璃种)注重取纯凈部分,色料(如木那杨梅皮)则需规划俏色利用。
5. 市场分类
- 明料:完全切开的半成品,风险较低;
- 半明料:开窗或擦口露种水;
- 蒙头料:全赌料,价格低但风险极大。
注:部分原石经酸洗注胶处理伪装高端料,需通过紫外荧光灯或红外光谱鉴别。翡翠行业水深,建议新手勿盲目参与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