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绿色发黑的好坏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
1. 颜色饱和度与光线关系
翡翠呈现"绿得发黑"通常是因颜色浓度过高(如帝王绿或老坑种),导致光线无法完全穿透。这种现象在顶级翡翠中反而是价值体现,尤其在强光下会显现浓郁的绿色,俗称"见光不死",说明颜色饱和度高且分布均匀。
2. 可能的次生因素
- 铁元素富集:深绿域可能含有较多铬铁矿物,过度富集会形成黑点或黑斑(如干青种),这种属于杂质缺陷。
- 癣类包裹体:黑色"活癣"(绿辉石)可能伴生高色,但"死癣"会破坏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观察是否伴随绿色扩散。
- 薄水料处理:部分商家将超薄翡翠垫锡纸增强颜色,边缘处易显暗沉,属人工干预的廉价品。
3. 质地影响
玻璃种翡翠发黑暗示种老色辣,而豆种发黑可能是结构疏松导致吸光。注意观察结晶颗粒:种水好的发黑处仍有胶质感,种差的则显干涩。
4. 市场价值判断
行内称"龙到处有水"指色浓处质地通透为佳。若发黑区域打灯透绿、无明显杂质,每克价格可达数万元;若伴随棉裂或雾状包裹体,价值折损30%以上。
5. 仿冒品鉴别
澳洲玉或染色岫玉也会呈现暗绿色,但无翡翠的色根特征。可通过密度测试(3.33g/cm³)和光谱检测区分。
注:2017年香港保利拍卖的"帝王绿无事牌"正是因暗处仍显荧光的特性,以2300万港元成交。建议购买时要求出具NGTC证书,重点观察"颜色成因"栏是否标注"天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