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作为"瓷都",其瓷器相关工作人员需掌握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1. 胎土制备技术
高岭土精选:需熟悉星子高岭土、明砂高岭等优质原料的矿物组成,掌握风化、淘洗等预处理工艺。原料配比直接影响胎体白度和透光度,传统二元(高岭土+瓷石)的铝硅比控制尤为关键。
练泥工艺:采用陈腐、、揉泥等工序排除气泡,现代真空练泥机需控制含水量在18-22%区间。
2. 成型工艺
拉坯:手工拉坯要求每分钟转数稳定在200-300转,坯体厚度误差需控制在±0.5mm内。利坯工序需掌握"看坯旋削"技巧,资深匠人可通过声音判断坯体厚薄。
模制:注浆成型需把控石膏模吸水率(通常18-22%)和泥浆流速,现代高压注浆技术可使量产瓷器壁厚差异<0.3mm。
3. 釉料科学
青花料配制:传统浙料需经煅烧、研磨至万目级细度,钴含量控制在8-12%时发色最佳。现代标准化色料体系中,G5系列青花色号是行业基准。
颜色釉技术:铜红釉需在1280-1320℃还原气氛中烧成,铜含量0.3-0.7%时呈现最佳霁红色。结晶釉的氧化铝/二氧化硅比值直接影响晶体形态。
4. 烧成控制
窑炉操作:柴窑需掌握"投柴八法"和"火照"观察技术,现代气窑需精确控制升温曲线,在400-600℃石英晶型转化区需保持<30℃/h的升温速率。
气氛调节:青花瓷还原阶段CO浓度需维持4-6%,氧化铁含量降至0.5%以下才能确保白胎。郎红釉需在冷却阶段二次还原。
5. 装饰工艺
分水技法:青花绘制采用"头浓、二浓、正淡、影淡"五色分水法,高级画师需掌握"一笔成形"勾勒技术。
斗彩工艺: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结合需两次烧成,重点控制釉上彩烤花温度(750-850℃),避免出现"惊釉"缺陷。
6. 质量检测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吸水率(<0.5%)、热稳定性(180-20℃急变三次不裂)、机械强度(抗弯强度≥40MPa)等指标检测。
瑕疵鉴定:辨识阴黄、缩釉、落渣等42类传统缺陷,现代X射线探伤可检测内部微裂纹。
7. 文化产业知识
古瓷鉴定:熟悉历代胎釉特征,如永乐甜白釉的"糯米胎"、康熙青花的"翠毛蓝"等断代依据。
非遗传承:掌握传统"七十二道工序"完整流程,现代生产已整合为18个核心工序模块。
景德镇陶瓷技术人员还需关注新型纳米抗菌釉、3D打印坯体、数字化窑控系统等前沿技术发展。在产业升级背景下,智能检测设备和传统经验结合成为质量控制新趋势,同时需深入研究欧盟EN 1388-2等国际标准对铅镉迁移量的限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