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金属探测器探测古币是一项结合技术与经验的专业活动,涉及多个关键环节:
1. 设备选择与调试
高频探测器(如15kHz以上)对小型低导电性古币更敏感,而多功能探测器(如Minelab CTX 3030)可利用多频技术兼顾不同埋藏环境。地平衡校准需根据土壤矿化度调整,避免误报。建议开启零位模式(Null Mode)抑制铁矿干扰,提升铜、银币识别率。
2. 信号特征解析
- 铜币:中低频稳定信号,VDI数值通常在40-60(依氧化程度波动)
- 银币:高频清脆响应,VDI可达70-90,埋藏较深时可能出现信号断裂
- 铁锈附着物会导致信号偏移,需结合音频音调(高音多为非铁金属)综合判断
3. 地层与埋藏规律
战乱区古币常呈集群分布,距地表15-30cm处可能出现"钱币窖藏层"。河道变迁区域需关注淤泥沉积带,唐宋时期铜钱多发现于古河床沙质层。金属探测器深度指示误差可达±20%,实际探测应配合探针验证。
4. 数据处理技术
使用GIS系统记录探测坐标,配合时域反射计(TDR)建立地层导电率模型,可提高定位精度。XRF便携分析仪能在现场快速判定金属成分,避免误判宋代铁钱或清代合金币。
5. 文物保护要点
出土后需立即进行三重封装:无酸纸包裹→真空密封袋→防震盒。含氯土壤侵蚀的铜币应用5%碳酸钠溶液浸泡中和,硫化银币可用硫代钠电解还原。
6. 法律风险规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2条,田野探测必须提前报备省级文物部门,秦汉以前钱币归属国家所有。建议加入中国钱币学会备案的探测团队,使用合规设备(发射功率≤0.5W)。
金属探测器灵敏度与古币保存状态密切相关:北宋崇宁通宝因含铅量高易衰减信号,而明代永乐通宝因含锡会产生信号增强效应。实践表明,45°斜向扫描比垂直扫描的深层检出率提高12%以上。